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学习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2、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3、背诵写景句直至能背诵全文。4、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学习过程:一:板题、引入、示标由“记承天寺夜游”生发问题引入二,走进苏轼1、自学练习册74页“走近作者”,了解识记苏轼,并圈点勾画、看谁记得最快最准苏轼:字(),号(),()朝()家。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都被列入“()”。2、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三,自主学习一:正确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节奏,读音的正确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自主学习二:合作翻译小组共同讨论翻译,并提出疑难1,划线字词你掌握了吗?•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翻译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自主学习三:课文赏析再读课文,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按表达方式的不同给短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2、找出月下景色的句子?请简单赏析这句话。3、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感情?六,课堂练习背诵写景句子,看谁背得最快七、作业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