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VIP免费

2024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_第1页
1/10
2024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_第2页
2/10
2024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_第3页
3/10
2022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改变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调神养生即调养精神,其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饮食养生提倡饮食有节、留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保健等。第1页共10页惜精养生有节欲惜精、节房事及留意房事卫生等措施。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针灸推拿养生针刺养生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和调整机能平衡的功能来发挥其治疗与保健作用;灸法养生利用灸火的物理热效应,施于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祛邪止痛,补肾健脾,增加正气,从而发挥其防病保健强身作用;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与保健强身作用。第2页共10页药物养生中医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苍老的主要机理。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诸多传统的益寿延年方药如“八仙长寿丸”、“首乌延寿丹”、“延齿固本丹”、“延年茯苓饮”等多有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现代一些提高机能免疫实力的药物也属此类。假如舌苔白厚,往往是饮食不节或消化不良的征兆。此时可给孩子服用小儿化食丸、小儿启脾丸、藿香正气丸等中成药进行开胃。中老年人,尤其是体形肥胖的父母,如舌根部发麻,食指、中指发木,这多为中风的先兆,由脑缺血引起。遇到这种状况,应尽快带第3页共10页老人去医院就诊。患有高血压或痔疮的病人,经常出现黄而干燥的舌苔,伴有大便秘结不通。这时应服用一些泻药,如麻仁润肠丸,也可用番泻叶泡水代茶,使大便保持通畅。感冒发烧后期,舌苔少、舌色深红,这是热邪伤阴所致,此时可服用一些滋阴清热的中药调理。更年期的妇女,假如舌头两侧多见有淤血点,并伴有心情急躁,这是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色素沉淀所引起的。这时可以服用一些舒肝理气的中药,如舒肝丸、逍遥丸等,可较快取得疗效。第4页共10页“民以食为天”,在谚语中,涉及饮食养生的相当广泛。自古以来,生姜除了用于烹调外,更突出的就是它的药用保健功能。因此。民间广泛流传着“每天吃生姜,身体能健康”“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冬日吃姜,不畏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处方”等谚语。现代科学探讨已表明,生姜具有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作用,故而能抗苍老,另外还有利胆、抗风湿、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增殖等功效。上述谚语中提到的萝卜也是一味具备极好养生作用的佳蔬。“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急得满街爬”,萝卜不仅养分丰富,而且能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第5页共10页散瘀解毒,凉爽止渴,利大小便,确可称得上是人们健康的好帮手。在谚语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饮食卫生。记得小时候,我最喜爱吃茶泡大米饭,不喜爱吃玉米等杂粮。母亲就时常在我耳边叨念“热饭冷茶淘,娘做郎中也医不好”“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又如吃水果,要留意“桃养生,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在一日三餐方面,谚语中既有“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说法,也有“少吃多餐,益寿延年”“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宁吃半餐,不吃断餐”“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静”的告诫。在谚语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些话第6页共10页“甜言夺志,甜食坏齿”“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对人们在饮食上的一些嗜好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概括。在养生谚语中关于四季调理养生的也比比皆是。仅就穿衣来讲,就有“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未吃端午粽,棉袄不能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春天气候乍暖还寒,早晚及室内外温差大,尤其是常有春寒侵袭,因此春天尤宜留意防风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宜顿减,使人受寒。秋天室外温度虽渐冷,但室内温度尚高,此时则不宜过早地穿上过厚的衣服。“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的谚语更直截了当地指出:限制饮食,不要给孩子穿过多过厚的衣服,第7页共10页才能增加孩子的抗病实力,保证孩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