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它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知识。在全套教科书中,位居一次方程(组)之后。方程(组)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数学工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在认识一次方程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方式接受新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持续知识(其他的不等式以及函数等))起到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二、课程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三、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9.1不等式约3课时9.2一元一次不等式约4课时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约2课时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内容来源:第九章主题:几何图形初步课时:约1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秦心国林建数学活动约1课时小结约2课时四、课程实施1、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式的迁移从《课标》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内同一标题的两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的内容。在前面学过有关方程(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方程有的认识已经具备一定的积累。充分发挥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组)提供一条合理的学习之路。2、重视数学思想,由思想到方法、步骤本章所涉及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这个过程中蕴含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正确地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等;另一个是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蕴含的化归思想,解不等式(组),最终要使不等式(组)变形为x>a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