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想法(重庆市秀山县梅江中学:苏华江)2008年12月我参加了中西部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在培训期间听取了许多专家和名校长的讲座,特别是听取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校长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报告,让我第一次领悟到了优秀校园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在这段时间里我一边学习,一边还查阅了大量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书籍,使我加深了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校校园文化的提炼和实践进行认真思考。现谈谈自己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想法: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校园文化亦是如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1、研究学校发展史,提炼校园文化主题梅江中学是县级德育示范学校,学校特别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近几年来学校在二类中学年度考核,教学质量抽测均列前茅,因此我校将办学的核心理念定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校园文化主题定为“愉快学习,健康成长”。2、发掘环境文化。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都能传情、一墙一板都能说话,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楼廊和教室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示语,更多的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书画作品,由此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教室内张贴国旗,班班有图书角,根据各年级按学生的认知水平,每班确立一个主题,文化布置各具特色。我们同时注意各种文化的熏陶,办好学校墙报、橱窗,能够做到:每月一期,有专人负责,有专题内容。这无声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我校师生的审美能力,办学水平;这无声的一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提升着学生。3、修炼礼仪文化。健康的、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处理同学关系?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让学生从小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亲朋好友,感恩社会等等。优化学校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老师和学生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后都倡导“赞赏鼓励”,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目前,“老师好!”、“同学好!”已经成为校园流行语。4、充实活动文化。我们注重全方位的开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1)把升旗仪式、校会、晨会、班会、专题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2)把各种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如诚信小明星评选活动、文明学生评选、“五四”青年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绿色小卫士、革命传统教育;(3)把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的延伸部分。(4)把艺术节、体育节等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类活动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活动突现了学生的愉快学习和健康成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强化了实践体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5、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