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名优秀的中职德育课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状况令人担忧,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聊天、打闹,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德育课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成了许多德育课教师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德育课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原因何在呢?一、教师方面原因:(一)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是教师知识面狭窄。中职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因理论缺乏,知识单薄,必然出现照本宣科、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现象。二是教师对时政热点不够敏感。德育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很快,青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时政资料的收集和教学引入,必然造成“理论空洞”,学生漠不关心(二)教学缺乏创新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德育课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教学。德育课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一些教师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教学模式僵化单一。二、学生方面原因:(一)德育课在学生眼里可有可无中职生普遍认为,他们是来学技能的,学不学政治知识,知不知政治理论都无所谓。这样的态度就造成了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爱听不听。同时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材提供的是一种知识的框架,对学生需要什么缺乏更多关注,因而难以触动到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没有触动的教学,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二)学生中存在对德育课厌学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在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三、学校方面原因:德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一方面,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课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教师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作为一名中职德育课教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一、德育课教师要有更高的师德追求和良好的道德形象。1德育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酷爱本专业,具备更高的师德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德育课在育人上的主体功能。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尤其中职生擅长察言观色,德育课教师一旦失去了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那么他的一切教育都将丧失说服力。因此,德育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德育课,从深层次上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二、德育课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学生喜欢上课,是从喜欢上课的老师开始的。德育课内容的滞后性和授课的说教性,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普遍性,在职业教育领域尤其如此。如何解决现状德育课教师在课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扎实的、充足的备课工作,如经常性地搜集各种时政要闻、社会热点,制作课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这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如此,则上课无新意、创意,只能掉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失去学习的兴趣。三、德育课教师要加强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第一、德育课教师要重视教学研究德育课教师应树立和强化科研先导意识,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教情学情分析,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合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