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学习习惯培养杭州第七中学沈玉佩从在纸上落下的第一笔开始,很多学画者就认为已经开始作画了,其实不然笔者的认识是:一个真正的作画过程是看、想、画相结合,眼、脑、手相配合的过程看,一直被认为是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指的“看”,不是我们普通认识上的一个动词,而是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解释它在绘画中的意义艺术家的表现力和理解力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洞察力的深度。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就提出了“看”的重要性。“看”需要用眼来完成,包括“肉眼”和“心眼”两个层面。“肉眼”是指绘画者对事物的直接的观察能力,它要求我们能观察到对象的性格、特征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所看到的物体的表象。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小试验,通过不同类型的人,对同一张画面的评价来理解这种不同,展示一张并不十分理想的女青年写实肖像:“画得真难看,一点也不象”(这是没有经过绘画基础训练的人);“鼻子比例太大,嘴的颜色重了”(这是初涉绘画学习的人);“女青年柔美的特性没有表达到位,造型应该更准确些,线条还须再轻松一点”(这是有一定绘画基础的人)。虽然以上例子并不能完全概括不同层次的人群,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看”的着眼点是不一样的。对于一名学习基础绘画的学生而言,一要学会用立体的方法看对象,针对对象的体面关系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二要抓住画面的视觉焦点,看大局,培养整体的观察能力和宏观处理画面的能力。“看”还不只是停留在绘画上,最终将会涉及到各种领域,看书、看展览、看美丽的风景,看街头巷尾人们的生活等等。只有参与了类似的各种体验,对艺术才会有更宽泛的理解,而我们的“看”才能从“肉眼”升华到“心眼”。想,绘画不仅仅是呈现可见的事物,而是要向观众传达出绘画者的意图、思想,是有选择地采用一些强有力的表现来塑造一个事物,创造一个画面。这里强调“选择”,也就意味着绘画必需思考,要用脑来解决我们在绘画过程中将会面临的诸多问题。绘画不只是描绘对象,同时感觉、想法和判断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当观察和思考相互促进,直觉和理解相互作用时,作者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面对眼中看到的事物,作画者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如用什么工具来表现,对象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用哪种技法能更准确地表达对象,希望营造出怎样一种画面效果等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在下笔之前认真思考,是很难画出一张成功的作品的。画,是作画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用手来完成你所要表现的作品的开始。如果没有好的手上功夫,作画者会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你的作画构思再巧妙,也会因为手头功夫的缺失,而不能很好地向观众呈现自己的想法,最终甚至会降低自己的作画热情。细读美术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师们在最初学习阶段,其练习的数量是惊人的,他们是在取得知识、技巧,乃至于信心后,才最终创作出具有高度表现力的作品。一张画的作画过程不是从一落笔开始的,那是狭义的作画步骤。从看,到想,再到画,这一过程是作画者眼、脑、手高度配合的过程,是真正意义的绘画过程。读画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而读画正是其中一种很有必要掌握的自学方法。事实上读画被很多人所忽视,尤其是初学者,却不知如果学会了读画,则是打开了一扇向各位前辈大师学习的大门,可以更直接自由地从各种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所谓“读”,重在理解。读一张画最忌讳的就是不求甚解,相反,应该多问一些为什么,去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和表现形体,并协调好画面。透视、空间如何体现构图如何处理,明暗又是如何交代的等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对象,不同作者的处理方法上,都有不同区别。并且在读画过程中,也是对以往知识点的验证过程,甚至一些不充分的画面也可以尝试去读,找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这对创作是大有裨益的。临摹临摹对初学绘画者而言,同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临摹能使初学者直观、有效地了解别人的优秀经验和观察表现方法,逐步把握绘画的基本规律及绘画的一般写生方法、步骤、技法及表现形式。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临摹要有目的。即临摹作品,不是复制,不能像照相机或复印机那样去工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