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环保意识、行为转变的教育策略》李云焕津南区第一幼儿园2015年7月浅谈幼儿环保教育策略及意识行为转变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近些年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遭受到破坏,全球气温普遍升高、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水资源无条件的被污染……这些问题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幸福指数大大降低。我们每逢出门前都要戴好口罩、家中也要储备一台净化器、乃至于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除了要在身边带上应急药品外,还要饱尝精神上恐慌和打击。面临此形式,今天的我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了,不断地提高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因此,环保教育的时间一定要从现在开始,重点要从幼儿抓起。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提高及转变会决定我们将来生态环境状况。所以教师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发挥环境资源和废旧物品对幼儿进行随时随地环保教育。一、利用现有的生活环境资源,萌发幼儿环保意识,增加幼儿环保知识。通过带幼儿外出观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色、形、声的美妙,对自然环境产生美好情感的同时,再利用讲故事、观看录像、欣赏图片、谈话讨论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保护的地球》、《我们的家》、《水》、《植树节》、《树没了会怎样》、《动物去哪了》等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6·15世界环境日”及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状况。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和周围环境,让幼儿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如:四、五月份沙尘暴天气、暖冬和雾霾等现象,使幼儿知道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生命及健康的重要,从而教育幼儿少吃零食、少买衣物、玩具等,减少工业、农业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浪费。同时,要提倡幼儿节俭生活,减少生活废物垃圾,做到不乱扔垃圾,努力保持环境的整洁。二、环保教育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我们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幼儿自主洗手时,引导幼儿合理使用香皂、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浪费香皂和水的现象,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用皂的行为习惯。又如:教师在幼儿大便池旁创设了使用大便纸的生活墙式《比一比大便纸》,引导幼儿在便后知道撕多长的便纸、怎样使用便等节约用纸的行为习惯。再如:教育幼儿不随地吐痰,若有痰也要吐在二次利用的纸中或废弃的一次性纸杯中将其裹好扔到垃圾桶里;公共场所说话、走路轻要轻,不大声喧哗;不践踏草坪、不刮折树木;爱护图书,爱护玩具;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等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同时,还将此类生活主题活动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永记心中,增强、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三、环保教育应渗透到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一)以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领幼儿感受环保理念。区角的环境创设要基于幼儿生活。师幼在创设环境当中,要突显废旧材料的利用同时更要彰显环保理念,更重要的是便于幼儿理解。如:幼儿将生活中废弃的矿泉水五色瓶盖收集起来进行打孔,然后在幼儿的奇思妙想之后就利用自己裁剪好的废布条和双面胶粘挂出五彩缤纷的娃娃家的门帘、各种拼组画等。又如:美工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一同协商创设、制作《海底世界》。教师和幼儿利用墙壁和地面刷了一个立体的深海世界。幼儿投放了各种石头和装饰、绘画后的海螺壳、海蟹壳、海贝壳。同时,又将各种贝壳拼贴成鱼类、海马、海草,使海底世界更加立体、形象、逼真。再如:幼儿还从家里带来各种大小不一、高矮不同的废弃瓶子,利用彩绳、染料、和橡皮泥等辅助材料,将废弃的瓶子装饰成各种美不胜收的瓶画出来。当家长每次接送他们到教室时,他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家长并带回家像珍宝一样收藏起来。幼儿在此区角中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想象进行剪、撕、折、贴、画等活动。大胆地尝试用低结构的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来装饰、美化周围环境。此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而且幼儿对低结构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在此得以提高和加强。(二)创设“垃圾回收站”,以物代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