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教化》读后感(通用15篇)当仔细看完一本名著后,信任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须要仔细思索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爱的教化》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的教化》读后感1《爱的教化》这本书中第八章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马尔科六千英里寻母记。第1页共39页这一章节主要写了:为了摆脱贫困,两年前马尔科的母亲远到阿根廷当佣人,因为音信全无,少年马尔科便坚持独自到美洲去找寻母亲。经过二十七天的艰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满以为可以很快见到母亲,却被告知堂伯死了,无法知道母亲的住址。几经周折得知母亲随主子搬到科尔多瓦,当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车到科尔多瓦时,又被告知母亲在图库曼,历经千辛万苦到图库曼并找到母亲时,母亲因为思念亲人而不愿动手术已经奄奄一息,马尔科的到来给了母亲精神支持,最终救活了母亲。我的体会是:一个才13岁的小孩子,竟然独自一个人从热那亚第2页共39页去往美洲,走了6000里路。支持他走完这么多路的信念是什么?是他心中对母亲浓浓的爱。在行走途中,他遇到了很多苦难和挫折,可他有放弃吗?没有,我们学校操场一圈200米,我们跑一圈就累得气喘吁吁,而那个小男孩竟然惊人地快马加鞭绕操场走15000圈的路程。这种毅力和执着,是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皇帝”所没有的。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爬泰山,刚刚爬了没多久我就累得大喊“不爬了,不爬了”,想想那个为了找寻母亲而走6000里路的男孩,他一路上没有足够的食物,饥肠辘辘地走了6000里路,再想第3页共39页想自己的行为,真的太不应当了。同学们,让我们学习男孩的执着精神,不让自己陷在父母的蜜罐温床中。用自己的力气,走好那人生路上的“6000里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脱离父母的溺爱和呵护。《爱的教化》读后感2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最终把爱的教化这本书读完了,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本书的每个故事都贯穿着一个情感,那就是爱。这本书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4年小学生,安利柯的生活和她四周的人、事、物,它以爱为主题,愈发了对祖国的爱,对父母的爱,对第4页共39页恩师的爱,对同学的爱,对穷苦人民的爱……总而言之,这本书教会了我们怎样去爱一个人。书中的故事,我最喜爱的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讲解并描述的是一个贫困的意大利少年,乘坐着轮船去热那亚,船上有几名乘客看他可怜,就掏给了一些钱给他。虽然少年很须要这些钱,可是当他听到这几名乘客对自己的祖国指指引点的时候,他就忍无可忍了。他抓起铜币劈头盖脸的向他们砸了过去,生气的说道: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尽然羞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读到这里,我的心沸腾了,我深深的被少年剧烈的爱国之情打动了。第5页共39页假如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动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或许它听起来很空洞,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爱之所以宏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心情,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在我看来爱是博大的、无穷的、宏大的力气。真希望大家能看一看“爱的教化”,我也希望把我的爱献给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让大家都学会“爱别人”“传递爱”,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暖和。第6页共39页《爱的教化》读后感3最近一周,我有幸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化》一书,内心感受很深。《爱的教化》讲解并描述的就是情感教化,用爱来教化孩子。全书以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身份,利用日记的形式,讲解并描述了安利柯的成长的故事,具体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挚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气。读完了这本精彩的《爱的教化》,其中同学、挚友之间的友情,第7页共39页兄弟之间的关怀,子女与父母之间宏大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天真烂漫的心灵,到处为人着想的品行,知错就改的行为习惯,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心灵,触发我的思想。这部书的作者认为,素养教化就就是爱的教化,爱就是做人的根本,只有学会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