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评估对教育的现实影响VIP免费

教育评估对教育的现实影响_第1页
1/1
教育评估对教育的现实影响刘鹏举选自《新时期全国优秀教育论文选》(有改动)伊犁人民出版社出版p277现在的教育方法多如牛毛且入木三分,有的刻画学习方法淋漓尽致。象如何启发如何引导、如何调动、如何调动等一类论文就是这种情况,若将这类方法脱离社会,即使叫喊百年也未必有其现实意义。教育不是师生两种人就能占满其舞台,师生两种角色只是演出的配角,教育评估手段才是主人公,而足够的资金及行政手段则是总导演。不谈金钱和权力的支持,再好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到头来,社会的责任转嫁到科研者头上,什麽“有的理论工作者务须不务实、只说不干”。实质上,科学是缺少不了这种“务虚”的论文为贡献手段的重要环节的。冷淡纸上谈兵的论文就意味着缺少科研民主讨论,缺少讨论将导致心思想的扼杀,而新思想的扼杀就是阻碍创新。缺少创新的民族必然引起愚昧,自生自灭。在分数决定一切的体制中,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根据自己评估标准很难推荐出有独创精神之人的,因为它纯粹是行政权力的评估,“文革”时期愚昧的形成是由于教育行政化,现在“工具”型模式仍然是教育得行政化所为,反正都不是人才。乡镇学校的优秀多以平均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尺度。难怪不出李时珍、李四光、竺可桢等,只为创政绩的评估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劳民伤财费时间。教师没错,校长没错,谁的错?根深蒂固到没有具体的人,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执行程序有问题,任何个体很难改变,更没有承担责任的义务。可悲的是,各校一边搞素质教育,一边用应试尺度-------平均分数来衡量,把平均分数与大量证书绑定。简直犹如废纸一般!教育行政手段带来的偏差,并不是思想家能纠正过来的,理论家提到个性发展、自我完善,而行政家强调教育要为行政者的某句话服务,这种目标选择的两难问题,最终还是使教师顺应了现实的行政标准、不得不忽略教育规律。目前高考选人过程的国家替代性造成高考本身的神圣性质,冲淡了高考后大学毕业创造成果的神圣性质,以统一的高考为指挥棒使中小学教育有了根深蒂固的靠山,而社会没有看到高考的统一性弊端,只看到服务于高考的分数评价弊端,结果使搞素质教育的努力化为泡影。我们应该用贡献的终极目标的神圣性——高考毕业后的创造成果,来代替贡献的中间环节的神圣性——考上大学的神圣性。不知有多少老师在此运行机制中不得不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应试教育手段。很大原因是:教师为了符合学校等上级的评估标准而不得不那样做。寻求快乐、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谁愿做着服务于社会而不被社会承认的事呢评价机制使得教师为了得到社会承认始终向应试教育的标兵奋斗,做着无益于社会发展的事情。虽然有布鲁诺那样为追求真理而被火烧死的献身者,但谁愿意轻易逆潮流而献身呢?现在的思想家更应寻找布鲁诺不该献身却过早献身的根源。促使学生创新的方法太多,而首当其冲的方法是,变教育的行政评估为科学评估,而科学评估的出现重点在于思想解放、人人参与。愿出现伯乐,“人才选拔人才”的运行机制(实质上是减弱教育的行政化问题)应该得到许可,以便更有利于直接贡献于国家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评估对教育的现实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