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纵切实验处理甲组:将两粒泡涨的玉米种子,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用稀释红墨水染色并洗去浮色乙组:将两粒泡涨并煮熟的玉米种子,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染色实验现象乙(已煮熟)甲(未煮过)胚染色深胚染色浅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甲组(未煮过)乙组(已煮熟)为什么这两组籽粒的胚着色情况不同?煮过的玉米胚细胞已死亡,胚着色深,说明死细胞吸收物质不具有选择性;没有煮过的玉米胚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该实验现象说明:一、细胞膜有选择透性(功能特点)1.质膜:细胞膜又叫质膜2.透性:质膜有允许某种物质透过的特性,称为质膜对该物质的透性。质膜为什么会有选择透性,我们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因此需要从它的结构谈起。二、质膜的结构模型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科学家的足迹——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问题1资料一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能够被溶解脂类物质的溶剂溶解,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细胞膜含有脂质物质资料二人的消化液中含有许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称为蛋白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细胞膜含有蛋白质应用化学手段分析表明:质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质膜的脂质中磷脂含量最多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有机结合构成膜的呢?问题2磷脂分子结构极性头部(亲水)(磷酸基团)非极性尾部(亲脂、疏水)(脂肪酸)磷脂分子是一端亲脂而另一端亲水的两性分子。含氮碱基磷酸甘油脂肪酸磷脂分子绘图活动:将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磷脂分子的头尾将如何排布?空气水资料三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脂质)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尝试画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模型说明:2、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3、脂肪酸分子的尾部可以摇摆,使整个磷脂分子能发生侧向滑动,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刚性”胆固醇使细胞膜变得“坚实”。1、细胞在有水的环境中,脂双层会自发地形成。“三明治”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的统一结构模式图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是怎样分布的?问题3按照“三明治”模型,细胞膜的厚度至少有20nm,但实际上其厚度仅为7~8nm。细胞膜的厚度仅为7~8nm资料:罗伯特森的实验标本用干冰等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蛋白质镶在、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膜中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冰冻蚀刻电子显微法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位置是静止不动的吗?问题4资料四1970年,费雷和埃迪登,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质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后融合,发现荧光分布均匀。人细胞鼠细胞荧光标记蛋白质40分钟后370C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膜蛋白是可以移动的实验表明: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膜中各种组分的作用脂双层:控制细胞物质出入:流动性多糖:保护与细胞识别:糖蛋白膜蛋白:控制细胞物质出入:载体生物催化剂:酶与病原体做斗争:抗体胆固醇:使细胞膜变得“坚实”。质膜在细胞控制和细胞通讯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支持和保护三、细胞壁1.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具有选择透性B.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与细胞的识别、免疫等有密切关系2.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种结构特点是指()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大都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上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上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CB3.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生物膜的()A.选择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