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2022版)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部分答案一、单选题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A.加工B.传输C.处理D.破译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要遵循“()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A.探究B.实践C.应用D.拓展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以()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A.兴趣B.热情C.爱好D.意识4.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属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A.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B.能熟练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C.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③D.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A.创造性B.拓展性C.基础性D.实践性6.小学信息要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A.文字处理B.多媒体制作C.电子表格D.图像处理7.小学学生要学会利用()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A.因特网B.电脑C.电视D.报纸8.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环节,以下各环节的顺序安排最恰当的是()。①提出学习任务②设置任务情境③归纳总结,感悟提升④探究学习,完成任务⑤巩固练习A.①②④③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①④⑤③D.②①⑤④9.“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信息技术素养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D.分析问题10.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了信息技术是()课程。A.选修B.必修C.校本D.探究1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作为小学的必修课来开设的,并且属于()的范畴。A.文化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D.艺术课程12.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信息技术学习的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D.传授者13.《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规定,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A.22B.34C.68D.6714.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信息素养D.学习计算机15.()是信息技术课程特有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A.小组协作学习B.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C.个别指导D.现场教学二、填空题1.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2.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3.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5、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三、判断题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对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试。错4、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70-140学时。错5、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对四、简答题1.简述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2.简述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3.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五、教学设计题1.《文字排版更美观》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在word2010中输入、选择、复制、移动和删除文字。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学生学会对文字的居中、字体字号、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