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年度法制工作总结今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市人民法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方针,紧紧围绕“队伍建设有新面貌、服务大局有新作为、审判绩效有新进步、司法保障有新发展、法院公信力有新提升”的工作思路,为实现宜都跨越发展,挺进全国百强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和优质司法服务。全年受理各类案件3165件,结案3102件,结案率为98%。一、坚持能动司法理念,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取得新成效——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受理刑事案件167件,审结152件,结案率91%。惩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公开开庭审判以幸某为首的35人组织、领导、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重大案件,净化宜都社会治安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审结故意伤害、毒品犯罪,抢劫、盗窃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财产犯罪80件113人。审结危险驾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等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24件30人,保障民生安全。依法惩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审结4件7人,净化发展环境。坚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239名被告人作出一审有罪判决;对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以及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等依法从宽处理,适用缓刑79人,免于刑事处罚12人,单处罚金6人。严格执行新《刑事诉讼法》,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对5名被告人因证据不确定充分的案件建议公诉机关撤回了起诉,坚决防止冤假错案发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加强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积极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强化司法保障,服务发展大局。出台《优化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十项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加强走访联系。定期组织法官深入企业了解经营状况,从源头上化第1页共7页解矛盾纠纷。保障企业权益。对于涉企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坚持服务先行。以企业为债务人的案件,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强制措施;以企业为债权人的案件,尽快帮助企业收回债权,盘活资金。全年审理涉及企业经营的民商事案件369件,诉讼标的额达2100万元。——加强行政审判,推进依法行政。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受理行政诉讼案件9件,审结7件。注重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2件。灵活运用协调手段化解行政纠纷,促进工伤、劳动争议等案件“一次性”解决,促成行政纠纷实质性化解。行政诉讼案件和解撤诉率达44.4%。——加大执行力度,维护司法权威。受理执行案件343件,执结324件,执结率94.5%。配齐配强执行力量,足额保障案件执行所需经费。定期召开执行例会,研究疑难案件,对于重大、疑难以及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成立专案组,组织集中攻坚执行;依法采取查封、冻结、司法拘留、罚款等强制执行措施,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及时实现。二、坚持司法为民宗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取得新突破——完善便民诉讼服务措施。推进信访立案窗口、立案大厅功能改造,整合现有诉讼引导、查询咨询、材料收转、立案审查、判后答疑等功能,实现诉讼服务职能一体化、运行一站式和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统一立案标准,明确立案条件,符合条件的当场立案,减少当事人诉累。健全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的有机衔接,进一步优化便民诉讼网络,联合相关部门在保险、医疗、交通事故赔偿等量大面广、关系民生的领域建立诉调对接平台。——加大民生权益保障力度。妥善审理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受理各类民事案件2646件,审结2619件。加强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的司法保护,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其中审结婚姻家庭案件494件、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案件477件。坚持权益保障与促进发展并重,开辟农民工诉讼“绿色通道”,审结劳动争议案件34件。妥善化解群第2页共7页体性纠纷,建立案件风险评估机制,慎重处理社会影响大、公众普遍关注的群体性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