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法评议述职报告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商事审判能力。由于辖区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限,案件数量少,案件类型单一是我庭案件的主要特点,为了弥补案件数量上的不足,我庭全体审判人员个个心中都紧绷着案件质量这根弦,在办案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牢固树立了办案办出精品、办成铁案、只许对不许错的理念。全体审判人员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精品意识筑牢了提升案件质量的基础,而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则是案件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庭随时关注司法信息,关注相关司法理念和裁判尺度的变化,力求随时掌握、紧紧跟上。对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定期组织学习,分析比较其中的变化。选购权威的审判指导书籍,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并相互交流审判心得,定期组织审判人员对疑难案件的讨论,有效提高审判人员的业务技能。在学习中,我庭还针对案件类型的变化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如随着我区建设由“旅游型”转向“城建型”,我庭受理案件中土地使用权纠纷和房建纠纷逐渐增多。我庭除专门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讨论相关案例外,还专门去农工办、土地局、城建局相关部门走访学习,领会政策精神,做好法律法规与政策在实效运行方面的衔接,对相关案件的裁判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全庭同志在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自已的工作指针,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理及目的要求。在工作中严格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自已的工作指针。审判中,不孤立地办案,不片面地办案,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注重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态度,做到不因自已工作方法不当,态度不细而引发当事人不满,引发新的上访问题,想法将案件在我庭的审理程序中平静地处理掉。如我庭今年办理的一起十年上访老户案件,1995年,家住××区刘马路村的村民刘厚钦与刘马路村5组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承包该组33亩土地改造为鱼塘。1999年双方发生纠纷并诉讼后,第1页共6页刘厚钦开始上访。该纠纷经过多次诉讼处理,并经法院多方调解,区政法委也多次对原告进行法律政策宣传教育,但刘厚钦置若罔闻,屡次越级进京上访,歪曲事实,无端指责法院和政府,造成了法院和政府工作的被动。对于刘厚钦这个十年上访老户,××法院一直非常重视,院长多次接待刘厚钦,及时听取合议庭的汇报,并指定民二庭做好当事人的稳控工作。我院认为,如果单纯就案办案,虽然案件可以了解,但却可能引发刘厚钦继续上访,不利于社会稳定。为此,法院做了大量的法律释明及息诉稳控工作,在刘厚钦岳父去世期间,刘院长及庭室负责人主动借钱给他办理丧事,春节期间,办事处及时带着过节慰问品看望刘厚钦。法院还向区政府建议,针对刘厚钦生活上确实困难,可以考虑重新签订鱼塘承包合同,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最终,这些关怀和温情打动了刘厚钦,意识到自己误解了法院和区政府,主动撤诉,同时写下了书面承诺,保证以后绝不再到处上访。三、以“司法为民”为目标,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了更好的作好公正司法、执法为民的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审判工作。1、树立大局意识,紧贴区委工作,突出审判重点,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庭紧跟区委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调整审判布局,把准审判方向,把区委确定的“加快推进××XX县区建设”中心工作,作为民商事审判服务的重点领域,努力与区委中心工作合拍、同步。一是依法规范经济秩序,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买卖、借贷、承揽合同纠纷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普遍的纠纷,占民商事审判案件的近80%。我院突出重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合法行为,制裁违法行为,促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形成,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二是加大服务辖区经济发展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我庭上下积极研究顺应措施,决心乘这一决策东风进一步发挥法院的职能作用,推动辖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我们特地展开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