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科技说明文单元学习重点1、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方法和技巧,体会说明文语言或简明或严密或生动的特点。2、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材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9.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2、学会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3、体会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竞赛激励法、延伸拓展法学法指导:初读课文—分组讨论—跳读找出文中引用的句子—阅读迁移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荔枝自古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载杨贵妃最爱吃鲜荔枝;苏东坡也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明朝更有人对它推崇备至,作《荔枝歌》曰:“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总第一”,索性把它奉为“百果之王”了。作为“百果之王”的荔枝,它的生态结构有什么特点呢?生产培植上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和问题?请看本文是如何介绍的。二、解题1、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海宁县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他的科学小品清新优美,富于诗情画意。如果说,杨朔象写诗那样来写散文,那么,贾祖璋是象写散文那样写科学小品的。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曾荣获1976年10月-1979年12月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2、文体简介本文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这种文章,知识性强,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既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3、解题文章是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题目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诗——《南州六月荔枝丹》?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个字,包含了荔枝生长的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诗作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学气息,同文章本身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当然比以《荔枝》作标题要好。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说明顺序用心爱心专心外壳颜色形状大小内膜果肉(假种皮)种子(果核)空间顺序全文可分两大部分一、(1-10)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特点。二、(11-14)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板书设计一、引出说明对象外部形态荔枝果(由表及里)内部结构荔枝的生态(具体说明)荔枝花二、荔枝的生长特点产地-书谱-移植-产销发展意见教师总结:科技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章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使科技说明文条理分明,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便于把事物说准确、说清楚的顺序是最好的安排;要清楚地说明一种事物往往要几种顺序配合交织;顺序应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顺序应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顺序应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说明一种事物的顺序不是唯一的;科学小品的顺序可借助散文构思;以此带彼的顺序能节约文字等等。四、精读课文,聚焦说明方法这篇文章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明确: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等。本文使用的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引用中有比喻、对偶、夸张,形象而有诗意)等。古代诗文、文献资料、谚语等本文引用达十余处之多。这样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扩大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