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跨越时空的美感受美、发现美、感悟美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主题单元标题跨越时空的美——感受美、发现美、感悟美作者姓名宋丽所属单位威海第一中学联系地址威海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组联系电话15006317702电子邮箱zishuosongli1@126.com邮政编码2642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一第一学期所需时间(学有计划)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感受美单元精讲《荷花淀》《为了忘却的纪念》共8课时6课时学习文本1课时小测1课时写作第四单元跨越时空的美----发现美本单元精讲文本《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各自两课时;自读文本《荷塘风起》《归去来兮辞》;1课时小测1课时写作,共8课时。第五单元跨越时空的美---感悟美本单元精讲文本《赤壁赋》《听听那冷雨》,自主学习《再别康桥》《游褒禅山记》,共两个周。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下面就以“跨越时空的美---感悟美”为例本单元是“跨越时空的美”系列中的第三个专题,也是最后一个专题。本单元由精讲文本《赤壁赋》《听听那冷雨》和自主学习文本《再别康桥》《游褒禅山记》组成。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具备了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学习《赤壁赋》学生虽然对苏轼不陌生,但是对文本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有难度,学生层次相差又很大,所以教学中借助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等方法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在学习中,多让学生去读,去体味,并给以一定的指导。《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内容深厚的文化散文。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才情和想象力。文中作者以“冷雨”为中心意象,沿着自己的人生足迹,从大陆听到香港听到美国又听到台湾;从现代听到古代,从现实听到历史;从少年听到中年,文中大量引用古人的诗词,以衬托出对祖国河山与传统文化的追思向往之情。篇幅较长,内涵较复杂,语言精美很有深度,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交流讨论,读写结合等方法不可少,学习中通过语言的品读和改写,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体味作品意境,挖掘作品内涵,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愫。本单元由四部分组成:1、单元话题解读、单元安排和教材分析及设想2、精讲篇目《赤壁赋》和《听听那冷雨》学案设置、自读篇目《再别康桥》自学指导3、悦读悦美4、悦读畅写【主要学习方法】本着学生“自读文本——研读文本——质疑探究”的原则,以“读中体悟——读中赏析——读中梳理——读中积淀——读中写作”为主线,在学习中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朗读、分析和交流完成对诗文的把握,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预期达到目的】通过诵读、课堂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具体为:1、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以及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2、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的宇宙观以及文中所传达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愫,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文章,初步感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2、通过诵读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以及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挖掘作品内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愫,提高学生审美情趣。4、体验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培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应课标[设计依据1]“新课标”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古今散文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设计依据2]新课标要求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