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二中高二文科班地理限时训练卷2016、5、27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2.与1980年代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代()A.河流含沙量增大B.坡面径流量增加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D.坡面下渗量增加3.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其成因是()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4.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挪威的峡湾——海浪侵蚀B.芬兰的众多湖泊——地壳下沉C.江南丘陵的红漠化——流水侵蚀D.科罗拉多大峡谷——板块张裂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5~6题。5.B处地貌为()A.断块山B.火山C.背斜山D.向斜山6.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下图中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40°为纬度),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7~8题。17.据图分析,关于图中的地理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北半球,乙地沿海受寒流的影响B.地处南半球,湖泊为甲河流的注入地C.乙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夏季湖水猛涨,甲河流进入防洪期8.据图分析,岩石由新到老的顺序为()A.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岩浆岩Ⅱ、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C.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岩浆岩ⅡD.岩浆岩Ⅰ、沉积岩Ⅰ、沉积岩Ⅱ、岩浆岩Ⅱ某地地质小组在我国一潮湿、黏重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了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处为探测点位置,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面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完成9~10题。9.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10.乙处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11.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12.读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右图),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A.甲乙之间——裂谷、海洋B.甲丙之间——海沟、海岭C.甲丁之间——海沟、岛弧D.甲戊之间——褶皱山脉、高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13~15题。1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2A.①B.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14.关于图中岩层形成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A.G晚于BB.A早于DC.B晚于DD.C早于F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图完成16~17题。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17.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读“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完成18~19题。18.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内外力共同作用B.流水作用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19.下图中能反映甲处地层剖面的示意图是()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20~21题。20.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A.山地、背斜B.山地、向斜C.盆地、向斜D.盆地、背斜21.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