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温馨提示: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码选出。本题共有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某同学在网上搜集了一组关于北京人生活的想象图,这组图片的创作依据是A.历史照片B.影视作品C.考古发现D.文献记载2、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万古江河》这本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书中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B.原始农业的兴起C.群居生活出现D.打制石器的使用3、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早期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以下材料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梁启超先生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以了解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B.华夏民族由一族演化而来生生不息C.华夏族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成D.华夏族是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5、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承载着历史。“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歌曲中提到的“国家”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朝C.殷朝D.周朝6、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狩猎用火①打制石器②骨笛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房屋第2页,共8页“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7、央视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故事化的讲述汉字的造型来源及文化发展,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呈现汉字之美。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隶书8、生产工具革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列代表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的工具是9、右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对该漫画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王室内讧,宗亲夺权B.尊王攘夷,捍卫王室C.礼法制约,诸侯恭顺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0、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是《春秋争霸形势图》,它反映的主要信息A.民族融合B.各方争战C.经济发展D.人口迁移11、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大事。从这些成语中也可以看到该时代的特点是A.奴隶制开始形成B.民族融合趋势增强C.生产力快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12、以下是某本书的章节目录(部分),这本书的书名是A.《都江堰》B.《长城》C.《灵渠》D.《黄河》13、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学习成绩也是可以转化的。最早持这一观点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管子C.老子D.孟子A.打制石器B.骨耜B.青铜铲D.铁农具第3页,共8页14、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墨家“兼爱”,爱无差别等级法家“尚法”,依法治国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15、中国象棋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由两人轮流走子,是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而取胜的棋类运动。根据棋盘,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城濮之战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16、成语“贯朽粟陈”出自《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