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经济史听写资料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耕作技术:原始社会到西汉时期的南方: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西汉:牛耕普及全国;曲柄锄、大镰、(播种工具)出现;东汉: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出现;唐朝:出现了较轻便的曲辕犁。(耕犁技术的成熟)2.水利工程:战国(秦国):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成都平原);郑国主持郑国渠。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3.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的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4、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葛,后来又有丝;汉代: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广到闽粤等地;元代: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代:手工工场和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5.冶铸业:①冶铜业:商周时期,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代表作有司母戊鼎。②冶铁业:西汉:制度:铁业官营制度;燃料:用煤炭作冶铁的燃料;鼓风: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鼓风,6.陶瓷业:⑴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四川大邑的白瓷。唐代晚期的长沙铜官窑首创,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⑵唐宋以来各地所产瓷器各具风格: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唐宋以来中国瓷器经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非,这条对外贸易路线因此被称为“”。7.“市”的发展: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明码标价、当众投钱。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魏晋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唐代:草市作用显著;夜市出现且比较繁荣。宋代:“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有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8.⑴、“重农抑商”政策确立及发展历程:①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和商业的发展。(2)、评价积极作用(前期积极为主):①经济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②政治上: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消极影响(后期消极为主):使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得到正常发育。9、明清“海禁”政策(1)“海禁”政策含义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2)、评价:(消极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世界潮流。13专题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时间及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外国商品倾销;影响:手工业①中国逐渐卷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品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2、洋务运动:含义: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创办近代工业,维护清朝统治;影响:中国的开端(即经济工业化;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3.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力。4.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主要代表企业有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和1873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5.19C末20C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也为民族工业创造了客观条件。②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限制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主要代表企业有张謇的江苏南通和荣宗敬、荣德生无锡面粉厂,被誉为面粉大王。进入第一高潮时期。促使的爆发。16.1912—1919(即民国初年一战期间)由于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为民族工业扫清了一些障碍;②民国建立,提高政治地位,颁布法令,激发投资热情;③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