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姜静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字的嵌入交融,使学生学习的范围,从书本延伸到书外,延伸到互联网,从学校拓展到社会,突破了学科、时空和地域限制。孩子们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广泛、渠道更宽阔、内容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学习资源和实践交流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媒体作用于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也要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信息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第一,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的教学形式;第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器”转变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知识的主动接受者。而教师则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辅导者;第三,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第四,学生由过去只读课文、看图片、看投影等被动的阅读转变为现在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来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第五,教学方法也从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标志着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更新更深的层次,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一、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的变化1、教学思想的转变:变重“教”为重“学”,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全人发展”的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要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促进和保证学生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2、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综合讲解转变为意义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协商讨论,参与操练,学会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参与程度,而参与程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激励和鼓励。3、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阅读学习情境阅读教学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也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2.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样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能力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如教学时可以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资料。同学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