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一、《狼》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3、“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所指代对象相同的项()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6、翻译。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作用?第二组习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5)、目似瞑,意暇甚()()2(6)、止增笑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1)、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A、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5、根据题目要求填空。(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7、阐述本文主旨。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1、补充文中空白处。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3、翻译下列句子。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⑵、未至,道渴而死⑶、弃其杖,化为邓林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7、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共工怒触不周山》1.翻译下列句子。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⑵、天柱折,地维绝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2、“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口技》1、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说。作者是,子,人。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会宾客大宴()A.适逢,正赶上B.会议C开会D.会合(2)、众妙毕备()A.毕生B.毕业C全、都D.完了(3)、宾客意少舒()A.少量B.稍微C减少D.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A.名字B.名声C.出名D.说出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4.“一时齐发”指文中什么?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6、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7、文中用写声之远,用、和写声之近,用写声之大,用写声之小、夜之静。8、文章正面描写了,侧面描写了,都是为了突出。5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