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作品阅读(含散文、小说)中考现代文阅读之1、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把握主旨2、品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3、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作出评析。4、主动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拓展对作品的认识。常见形式一:领悟作品内涵类:小说题目的含义或作用•例:期末卷《魅力》第7题“魅力”在小说中有什么含义?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2015金华《中国不亡,有我!》: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衢州卷:联系你的阅读经验,探究“栓在树上的单车”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2014丽水:“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6分)•2014金华:文章内容只字未提挽歌,却以”挽歌“为题,阅读文章写出你的理解。形式二:探究类:个性化阅读感悟、引发的思考;或根据作品内容作出合理推断和想象•例:2015温州卷《寻找》:本文中“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结合本文,联系你对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2015宁波《苦瓜》:通读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品出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展现你的研读成果•嘉兴卷《其实很简单》的最后一道题•丽水卷:“锁”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锁”的理解。•2014绍兴《遇见树》:文中的”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无用而自由“到”有用却禁锢“,你认为这中间的奋斗有价值吗?请阐述你的观点。(5分)•2014湖州卷:阅读小说后,你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标题含义举例讲解•例、说说《苦痛者的天籁》标题含义。•表面义是指父亲的敲门声给身处困境的蔡婆带来了温暖和慰藉,犹如天籁之音。(联系内容谈)深层义是指及时给生活或精神苦痛者以帮助和鼓励,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美好举动。(联系主旨谈)《挽歌》【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体味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答案】此题按层级给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一”给1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二”给2分;余类推。第一层级:0分;答案完全没有结合文章内容,胡乱瞎写。第二层级:1分。示例一:“挽歌”表达对逝去的东西的哀悼。第三层级:2分。示例二:“挽歌”是老牛头对远去的大黑的一首悲歌。(着眼于事件)第四层级:3分。示例三:“挽歌”表达了老牛头对失去农村家园的哀伤之情。(主题提炼)第五层级:4分。示例四:“挽歌”表达了作者对渐行渐远的农耕文明的眷念之情。(作者情感、社会意义)•【思路点拨】标题是文章的关键,思考时可以由浅入深,要求有层次、有高度、有深度,不要停留在故事人事本身。答题角度•1、联系内容(概括事件、内容)•2、联系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3、联系作者情感(作者借事件表达什么愿望?)•4、拓展社会意义(所代表的某种社会现象)•温馨提示:不停留故事、人事的本身;语言的组织表达须符合题意其实很简单•示例1:小伙勇斗歹徒的动机很简单,(事件概括)而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这种正能量就能得到传递,人性之美被唤醒其实很简单。良好的社会风气就能形成(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其实很简单)。(社会意义)•此题目简洁质朴.隐含着作者对创建美好杜会的愿望(作者愿望)答题角度•1、联系内容(概括事件、内容)•2、联系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3、联系作者情感(作者借事件表达什么愿望?)•4、拓展社会意义(所代表的某种社会现象)•温馨提示:不停留故事、人事的本身;语言的组织表达须符合题意《苦瓜》说明:本题6分,分层赋分。只有观点,没有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或分析不到位,酌情降层级给分。•第一层:仅从苦瓜的自然属性层面阐述,思维单一肤浅,表述较笼统。(1-2分)•【示例1】我感受到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是苦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药用价值很高。(从味美、形美等角度阐述,也属于此层级,如果表述有欠缺,只给1分)•第二层:从苦瓜与作者关系层面阐述,思维较深入,表述较有条理。(3-4分)•【示例2】我感受到苦瓜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见到苦瓜藤架,竟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