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十一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热点:2015年9月16日,“2015北京人权论坛”在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强调实现人民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要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权交流合作,推动各国人权事业更好发展。解读:人民享有充分的“人权”,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本专题主要梳理了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历史上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旨在说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专题讲解时期项目概况古代战国韩非子(1“”)主张法治,反对空谈,提倡改革;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2)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近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创造了条件。“”以孙中山为代表主张的三民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时期项目概况近代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共七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要求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反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时期项目概况新中国成立前后《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国家名称、政体、性质等,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时期项目概况新中国成立前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举步维艰,一度陷入瘫痪,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我国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2)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法制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线索二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时期名称概况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汉谟拉比法典》(1)人物:伯利克里;(2)内容:全体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3)影响: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其中所体现的人民主权、法律至上等原则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1)代表国家:古巴比伦;(2)古代世界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时期名称概况是西方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基础。近代文艺复兴(14~16世纪)启蒙运动(1)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兴起国家:法国;(2)代表人物:卢梭、伏尔泰、孟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