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2、分析理解肖像描写及所用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3、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字词一、“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依拼音写汉字)yǒuhēizhìliúyúdùnqìyǔjìngùxuānángxīlìzhūrújiǔsìcūzhìlànzàocángwūnàgòu黝黑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粗制滥造藏污纳垢字词一、“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依拼音写汉字)郁郁寡欢Yùyùguǎhuānhèlìjīqúnchénghuángchéngkǒngwúkězhìyíànránshīsèguǎngmàowúyín广袤无垠广袤无垠zhèngjīnwēizuòhànshǒudīméi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黯然失色字词二、区别几个字髭髭(zī)鬈鬈(quán)髯髯(rán)鬓鬓(bìn)鬃鬃(zōng)嘴上边的胡子。弯曲的头发。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一般指马、猪等畜类颈上的长毛。字词三、解词[器宇轩昂][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束缚,限制。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字词三、解词[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惶恐不安。/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托尔斯泰简介茨威格简介外貌描写分析茨威格斯蒂芬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18811881~~19419422),奥地利著名),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幼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天才艺术家、清醒现实主义者发狂笃信基督有力直率真诚地抗议虚伪颓唐又歇斯底里批判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不用暴力抵抗邪恶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托尔斯泰主要作品1852年发表自传三部曲《幼年》《童年》《少年》(中篇小说)1854—1855年发表《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856年发表《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1857年发表《琉森》(短篇小说)1852—1862年发表《哥萨克》(中篇小说)1863—1869年发表《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1873—1879年发表《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1886年发表《黑暗的势力》和《活尸》(剧本)1886年发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篇小说)1886—1904年发表《哈泽·穆拉特》(中篇小说)1903年发表《舞会以后》《为什么》(短篇小说)1889—1899年发表《复活》(长篇小说)合作学习一10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一(1-5):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陋——外表。二(6-9):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