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生物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适用学生:初中八年级学期课时:36课时研制者:唐小琳广汉市金广学校背景:1.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经过一年的学习,再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知,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得自主探究能力。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多方引导,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佳的效果。2.从学生学习方法来看,尽管初中学生思维方式偏重感性,但经过不断的训练,也已具备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师可提供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料让他们感知,再引导其理性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课程目标1、学生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3、学生通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4、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5、学生通过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6、学生通过了解细菌、真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通过对细菌、真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7、学生通过对我国生物的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说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培养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内容和实施本学期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建立4至6人的学习小组,开展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学习活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内容和活动安排见下表:单元序号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课时安排1动物的主要类群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实验:观察蚯蚓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2鱼课外实践:饲养观赏鱼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2鸟2哺乳动物技能训练:综合和概括1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运动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2社会行为探究:蚂蚁的通讯技能训练:作出假设,设计实验2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4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2细菌技能训练: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1真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制作:制作孢子印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1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制作:制作米酒2课程评价评价方式学期总评成绩以百分制呈现,其中过程性评价占30%,终结性评价(期中占20%,期末考试成绩50%)。过程评价(30分):课堂表现(10分)+作业完成(10分)+生物实践活动(10分)。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表1学期学生表现性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课堂表现(10分)上课学会倾听,尊重他人3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3小组合作积极参与,明确任务,大胆质疑,达成共识3随堂练习能独立完成,效果好1作业表现(10分)按时交作业,书写工整3独立完成全部作业3单元检测效果好4生物实践活动(10分)本学期共2次生物实践活动,每参加1次实践活动,并提交作品计5分。10终结性评价:主要以笔试检测评分为准。包括期中考试评价20%+期末50%评价结果:平时检测百分制、课堂评价和实践活动以实得分值折算评价结果处理:以上内容合计折算为对应等级:优(90及90分以5病毒病毒16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技能训练:分类1从种到界17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28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课外实践: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喂器2期末考试(纸笔测试;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