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背景:秦朝的统一1.春战: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2.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势力日益强大人民饱经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战国时的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奠基完成:BC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8)的封建王朝咸阳秦秦灭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君主专制,体现君与臣的关系,关键是加强王权,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本质:君主专制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3.地方——郡县制•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建议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15•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最突出皇位世袭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执掌、下达、监察皇帝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副丞相)军事处理全国政务太尉互相牵制诸卿“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学思之窗车骑的多少能反映地位的尊卑皇位独尊、皇帝专制、皇权之上、秦皇残暴东到东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秦始皇是否继续延用周武王的制度来巩固统治?秦始皇是否继续延用周武王的制度来巩固统治?王绾——————李斯分封郡县理由远地不设诸侯难以镇守设侯容易导致相互诛伐,无法控制决定郡县制3.地方——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制的由来:春秋战国时;商鞅变法;秦统一后(2)郡县的职能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治理民众(3)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4)郡县制的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郡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地方最高统治机构)郡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地方最高统治机构)郡守(最高长官)郡守(最高长官)郡守(最高长官)郡守(最高长官)郡丞(行政、刑狱)郡丞(行政、刑狱)郡丞(行政、刑狱)郡丞(行政、刑狱)郡尉(军事、治安)郡尉(军事、治安)郡尉(军事、治安)郡尉(军事、治安)县县县令(最高长官)县令(最高长官)县丞(行政、刑狱)县丞(行政、刑狱)县尉(军事、治安)县尉(军事、治安)乡乡三老(教化)三老(教化)有秩、啬夫有秩、啬夫(司法赋税)(司法赋税)游徼(治安)游徼(治安)里里秦朝的地方制度秦朝的地方制度皇权至上想一想: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郡县制条件基础传承权力与中央的关系职责作用宗法制中央集权血缘地域世袭任免有封地、爵位,无俸禄无封地、爵位,有俸禄独立性强无独立性封地内行政权、土地管辖权辖区内行政权、无土地管辖权易割据利集权、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行政机构示意图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郡县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有利于国家建立(4);(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3)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4)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5)皇权专制容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18,15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及完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背景: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丞相——九卿御史大夫太尉地方——郡县制郡(守)——县(令或长)推行郡县制的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9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本课结构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秦始皇本纪》思考:赵高为什么能够“指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