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2005江苏卷】1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对待)人长幼如一。①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换)酒,醉卧于路。城怪(为……而感到奇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深深自责谢罪),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送给)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坚决)辞,使者委(丢下)而去,城置之未尝发(开封)。②会里人郑俶([chù],开始:~扰。[tì]同“倜”。)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jī送给)束帛诣(到)其家。1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老幼,都一样对待。①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与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有德义的人,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②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做右谏议大夫,特地派长安尉杨宁到他家送给他成捆的丝织品。2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③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等到他出任官职,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延请)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④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⑤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估计)月食米几何(花费多少),薪菜盐几钱,先具(准备)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多余的)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⑥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2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都思慕他的刚正的风格。③等到他出任官职,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繁杂锁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却与他的两个弟弟延请宾客,日夜畅饮。有朋友想劝他不要整天宴饮,④阳城揣出了他的心理,竭力让这个朋友喝酒,朋友拒绝,阳城就先举起满满一杯酒敬他,朋友不得已,只好回敬他,与他推杯换盏,有时喝醉了仆倒在酒桌上,阳城有时先喝醉躺在朋友的怀中,朋友们说什么他全没听见。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阳城常对他的两个弟弟说:“我俸禄的收入,可以先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喝酒,不要有积余。”衣服没有多余的,有朋友称赞他衣服漂亮,他就高兴,把衣服送给人家。⑥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3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引用义理,慷慨陈词),申直赞等(依据大义意气激昂地为陆赞等人申辩是非、伸雪冤屈),累日(多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⑦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任用……为相)延龄,城力也。3等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等官员时,因为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人敢向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第1页共22页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第2页共22页专题二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