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蕲春县张塝镇中心小学张恋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更新教育内容后增设的学科,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个问题上,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以下几点。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心理因素/学习兴趣/教学模式/竞争形式一、课前备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课前做了充分、细心的准备,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完全可以上一节生动活泼、教学方法新颖的好课。二、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细心诱导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热情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耐心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展。三、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兴趣1.巧用导语,铺设良好开端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他们乐学、想学、好学。“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2.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兴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或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3.创设竞争,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巧设灵活多变的竞争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四、展示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各种因素都要求教师要具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个人魅力:(1)教师要用善良和慈爱铸就品德魅力,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2)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拓宽非专业知识面,铸就技能魅力、语言魅力、知识魅力。(3)对学生实施运用激励艺术,让学生信其道,激发学习动机。五、尝试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索新知过程中,教学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1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习,探索出了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采用师生互劝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进行学习。当学生掌握了艺术字的使用方法后,教师适时出示一幅未完成的作品,鼓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个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都应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设计,通过屏幕广播把教师的操作示范直接展示到学生的显示器上,并将插入文字这一操作过程展示给每个学生看,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为了使学生了解艺术字设置的不同效果和具体内容,能初步掌握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抓住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针对学生制作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直接演示;复杂问题分步解决,逐步揭示学习内容,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乐学”;“能学”;和“会学”。只有做到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得以体现,以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