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切忌纸上谈兵朝天区羊木中学鹿映秋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学科知识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真实世界,当然最后作为老师也要将知识还原于真实存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收集生活中关于地理的点点滴滴。使地理课堂上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存在的现象,而不是老师的纸上谈兵,教学既不生动又费时费力,最后学生还是对知识一头雾水。所以,地理教学应联系实际,让课堂教育手段更好地配合知识进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定效果。在此我总结了几点经验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我们印象中的文化课应该是中规中矩的,学生端坐,老师在讲台上卖力的传授知识。但我认为有些知识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学习,让课堂变成手工制作也无妨。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划分东西半球这一知识点时,学生老是搞不清楚东经为啥会跑到西半球去,作为一个非专业地理老师,我无论在黑板上画图还是卖力的讲解,得到的还是学生茫然的眼神。后来的一节课中,我让学生准备好橡皮泥,四人一组先制作一个圆球,在上面刻出0度经线,180度经线,西经20度,10度和东经160度170度经线。然后有尺子沿西经20度,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切开,让学生找到东西两个半球,根据观察到的写一个简短的报告,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并且有真实的数据摆在面前,讨论显得更有内容,更加积极。最后的报告不仅体现了他们清楚了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有些组还总结出东经160度到180度的经线(东经)在西半球,西经20度到0度的经线(西经)在东半球。这个结论也为练习找点的坐标类似的题目做好了准备,其实,本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我们换一种方式去学习,会变得轻松而有趣。可谓事半功倍,一举两得。二.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在地理学科中,我们会经常与地图打交道,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一扇门,掌握了地图也就同时掌握了很多知识,而认识地图会成为许多学生的一个障碍,为了使认识地图不那么乏味,我课后布置了作业——将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制作成拼图这个作业学生们完成的很好。于是在每堂课后,只要有空闲时间,我便会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拼图游戏。胜出的小组为自己的胜利进而获得了学习的自信,落败的小组则会为在下一次比赛中超过对方而努力。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上许多以前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女生,通过游戏也逐渐愿意了解地理这门学科了。当然,像世界地图等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而且定期开展知识问答竞赛也是一种不错的手段。以游戏的方式学习知识既丰富了教学手段,也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三.课外拓展与收集每个老师都是认真备课,完成教案。想努力的上好每堂课,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有可能当堂课掌握了知识,但下一堂课提问时,回答的不是很好。我想这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有可能是课堂上文字的呈现多于画面的呈现。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个个知识点,至于什么是温带阔叶落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长什么样,热带风光是什么样的景象,往往老师都是用语言进行描述,而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很难将这些语言还原成准确的图像,也就更难把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联系起来了。所以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图片,当然,农村的学生往往条件的影响无法完成,作为老师,我们去过许多地方并拍下了照片,上课时就派上了用场,在对比我国南北种植差异时,我找到了南方的水田,北方的旱地及相关农作物的图片,学生讲文字与图片一一对应,对于知识的掌握显得牢固许多。地理课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学习某些知识点,而以往的死记硬背终究会被取代,在课堂上,老师在游戏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在欣赏图片或视频中与学生共同生成新的知识,让课堂真正成为我们实践探索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