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2-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2年福建卷)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3.(2012年重庆卷)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的作品命制,体现了对人性的本质要求,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情况,可判断为D项。答案:D4.(山西省四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32)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隶制”是指()A.“人皆僧侣”B.“因行称义”C.“人皆上帝”D.“理性至上”1解析:“信神的奴役制”是指罗马教会的精神独裁,“信仰的奴隶制”是指建立自己的宗教思想。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即“人皆僧侣”。“因行称义”是罗马教会的主张,排除B。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理性至上”,排除D。故选A。答案:A5.(山东寿光现代中学2012届高三12月检测,20)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解析:图片反映宗教改革中新旧教的斗争,从图及文字可知,这应是出自天主教会之手。答案:C6.(湖南衡阳八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解析: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故选D。答案:D7.(山东省济南市2011届高三二模,1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解析:“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体现了“信仰得救”的思想,使人获得了心灵的自主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A、D项体现了教会的主张。2答案:C8.(安徽泗县2012届高三9月质检,18)合肥某高三同学在课外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依据所学业可知××必定是()A.知识B.信仰C.理性D.权利解析:本题考查了启蒙思想家康德的思想主张,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批判。故两个文字应指理性。答案:C9.(湖南省衡阳市2011届三模,32)伏尔泰不同意欧洲一些传教士以及孟德斯鸠对中国专制制度的看法,指出:“传教士们都认为(在中国)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这正是我们将要讨论的。”由此说明伏尔泰()A.赞成君主专制B.主张君主立宪C.与孟德斯鸠根本对立D.深谙中国国情解析:考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主张三权分立;从材料中的“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这正是我们将要讨论的。”反映其并不反对君主制,但A不能选,君主制与君主专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