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情感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何在语言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 强化情感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何在语言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 常州市天宁区茶山中心幼儿园 蒋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进展,这是以幼儿的生理、心理进展为依据的。幼儿可塑性强,情感富有易变性、冲动性,随着幼儿经验的进展,幼儿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提高,其中最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等也逐渐产生和进展起来,尤为关键的是,幼儿情感的进展在幼儿个性的形成里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情感目标是教育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目标,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纵观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最易忽视情感目标的落实。在设计时会有情感目标意识,但也都是确立一些很笼统的情感目标,如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在合作中获得欢乐的情感等等。而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老师只重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的落实,心中有时虽然有情感目标的落实意识,但往往之后将其抛之脑后,或是逐渐淡化,很难将情感目标在活动中真正落实。 一、教学案例 实录一:大班散文《找家》 活动目标: 1. 感 受 家 的 美 , 理 解 散 文 内 容 和“家”的涵义。 2.尝试运用散文中的句式进行创编。 3.体验家的温暖,激发幼儿爱家、爱国的情感。 活动中,老师首先以“你们有没有家你们的家在哪里?”导入本次活动,然后老师围绕散文的内容,借助相关图片引导幼儿学习、理解散文中的内容,如提问:“你们想给小鱼/小鸟/石榴找家吗?”“什么是小鱼/小鸟/石榴的家?”……接着老师又激发幼儿尝试根据散文的句式大胆创编:“你们还能帮谁找家?他们的家在哪里?”……当幼儿能分组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散文时,老师就以分享创编后的散文结束了整个教学活动。 实录二:中班故事《老爷爷的帽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老爷爷与小鸟间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的情感。 2.鼓舞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进展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获得被人关怀和帮助他人的情感。 老师以“帽子”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配合插图先讲述故事第一段,即老爷爷将自己的帽子给小鸟做家。幼儿配合老师的提问能回答出故事中的细节,例如“小鸟的家怎么没有了?老爷爷做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老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故事情节,提出“老爷爷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