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第二节哲学政治常识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对立【答案】B【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列宁曾经指出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即他主张“思想反映对象的理论,……物存在于我们之外。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映像”;“从感觉和思想到物”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即“感觉和思想”产生“物”,前者是第一性,后者是第二性。因此答案选B。因此答案选B。2.下列表述符合辩证法思想的是()。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D【解析】①正确,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④正确,2/3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均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辩证法思想。3.毛泽东曾引用《庄子·天下篇》中的“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即()。A.静中有动,动中有静B.物质世界是没有静止的绝对运动C.静止是无条件的,运动是有条件的D.运动是必然的,静止是偶然的【答案】A【解析】A项正确,毛泽东在引用《庄子·天下篇》中的“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时,曾进一步解释说,世界上的事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B项错误,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即运动和静止具有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辩证关系。C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其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D项错误,运动和静止并不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4.鲁迅曾说:“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枪,秀才的孩子弄文墨。”这句话强调的是()。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答案】B3/3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解析】“农家识犁”、“兵家舞刀枪”、“秀才弄文墨”说明接触多的是什么,学会的就是什么。强调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因此答案选B。5.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观点。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朴素辩证法【答案】D【解析】题中引文出自《老子》第二章,含义是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形成,高和低相互对立而包含,音和声相互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相互对立而随顺,这是永远不变的对立统一体,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朴素辩证法,即古代原始的辩证法,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因此答案选D。6.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4/3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答案】D【解析】D项正确,“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说明了时间是相对的,“洞中方七目”相对于“世上已千年”。7.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列成语中,违背这一原则的是()。A.量体裁衣B.因材施教C.对症下药D.按图索骥【答案】D【解析】ABC三项,量体裁衣是指按照身材剪裁衣裳);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对症下药是指针对病症用药),均是理论联系实际。D项,按图索骥(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则是从理论原则出发,不顾实际情况地生搬硬套,违背了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要坚持的原则。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