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一、目的与意义一、目的与意义1.提高目标人群血防知识水平和防护技能,降低接触疫水的频率;2.降低疫区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3.提高疫区人群血吸虫病检查、化疗的依从性。二、传播内容与方法二、传播内容与方法1、传播内容: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危害,血吸虫感染的地点、方式和防护等。2.传播方式:出动宣传车,或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窗)、标语、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传播次数与重点:二、三层疫区村每年传播2次,第一次传播的重点内容是血吸虫病基本常识和防护方法;第二次传播的重点内容是血吸虫病基本常识、防护方法和化疗常识。4、重点易感环境在人群活动频繁的易感环境树立禁牌;以往建立的禁牌,字迹不清或损坏的,要及时维修。在易感染血吸虫的码头,当地有房屋的,在房屋墙壁上喷刷大型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标语。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三、血吸虫的生活史及其危害性1、我国发现首例血吸虫病人是美国学者罗根于1905年在湖南常德一渔民的粪便中找到了血吸虫卵。2、血吸虫的生活史:粪便中的血吸虫卵入水孵化成毛蚴,其主动钻入钉螺发育繁殖成尾蚴(一只毛蚴只能繁殖成同性别的尾蚴),然后从钉螺逸出入水,这种含有尾蚴的水叫疫水,人或哺乳动物接触后,10秒内可侵入皮肤。3、人体内的雌雄合抱体成虫寿命约4.5年,最长可活47年,晚血病人体内可达数百条,一只成虫一天可产卵为1000—3500只,大部分随血流到肝,一部分到脑、肺、胃、肾、脾、子宫等脏器,一部分穿破肠壁到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管好人畜粪便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4、人体内血吸虫的移程(从皮肤侵入到成熟排卵共约26天):血吸虫尾蚴钻入皮肤后约停留1天,随血流经肺、心、肠系膜静脉约2天可汇集到肝,在肝中停留8—10天生长,约5天后可移到肠系膜静脉,雌雄性尾蚴互相找到配偶形成合抱体,一周后发育成成虫,2天后合抱体中的雌虫便开始排卵。5、成虫及其代谢产物可对人体损害,但以虫卵危害最大,虫卵在体内可存活22天,可致多组织器官肉芽肿、纤维化,引起血管阻塞(致腹水、巨脾)、结肠增殖、妇女闭经不孕,异位到脑、肺,可引起侏儒症、癫痫病等脑组织压迫症状和肺炎。但是血吸虫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四、血吸虫病的诊治与预防1、急性血吸虫病诊断标准:以午后骤热至午夜出汗退热为主,伴肝脾肿大、腹胀、腹泻等症状,检查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二十天前曾接触过疫水是首要条件,粪便中找到血吸虫卵可确诊。2、慢性早期血吸虫病人表现为周身乏力、消瘦、慢性腹泻、大便带血、肝脾肿大等。如反复感染血吸虫,又未及时得到合理治疗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播而不是传染性的疾病,要及时注意预防和治疗。3、吡喹酮近几年来属国家免费药品,其对日本血吸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口服吸收快、毒性低,不影响治疗患者的日常活动。治疗剂量一般无副作用。疗法:以体重60公斤的人为例:12片总量一天分2次或18片总量2天分5次疗法。急性患者36片总量5天疗法。具体情况按医嘱。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4、治疗注意事项: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炎明显致肝功能损伤,未控制的神经精神病患者,心脏病,孕妇均禁服,服药期间忌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重体力劳动。一般要餐间服,如一旦有较重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近就医。5、预防血吸虫病首先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并积极配合血防人员的查治。其次是做好改水改厕、建沼气池、家畜圈养、封洲禁牧(洲滩放牧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以机代牛等控制传染源和杀灭钉螺切断传播途径等工作。血防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①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进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活动。②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预防感染血吸虫。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和早期治疗,查出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五、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