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方言特色介词分析作者:闵琴琴摘要:文章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分析了怀远方言中两个特色介词“走”和“[313]”。关键词:介词;走;句法怀远方言内部分为南北两个小片,南片有入声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北片无入声属于中原官话。笔者于2014年元月中旬,以自己的家乡怀远县河溜镇罗兴庄村为调查点,以自己家中伯父(闵令华)为主要发音合作人,对河溜方言做了一次田野调查。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怀远方言中的“走”、“[313]”作为介词使用时极具地方特色。介词是汉语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现代汉语方言介词研究也成为方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如潘悟云的《温州方言的介词》(2000)和李如龙的《闽南方言的介词》是从语音角度进行研究的;王众兴《平江城关方言的介词研究》(2008)、钱奠香《海南屯昌闽语语法研究》(2002)、尹世超《东北官话的介词》(2004)等则是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考察方言介词。语音角度和语法角度是研究介词的两大切入点。当然,方言介词研究角度也有创新,有一些文章已经尝试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来研究方言介词,如,刘丹青的《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2003)、吴秋丽《泉州方言介词研究》(2008)。方言介词的研究还可以像其它的方言词汇研究一样从共时比较、历时比较这两个角度来探讨,方言点之间的介词比较、方言介词与普通话介词的比较、考释方言介词本字也是很有价值的本文主要尝试从语法角度对怀远方言中特色的介词“走”、“[31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分析。首先,我们通过分别分析“走”、“[313]”在怀远方言中的用法,将其与普通话中的介词做一个对比,进而展现出这两个介词的特点。壹介词“走”的句法分析1、引入处所,可以是具体的地点,也可以是抽象的地点。结构为:“走”+处所+动词。举例如下:(1)、他们几个想走我这拿钱,我没给。(他们几个想跟我借钱,我没借给他们。)(2)、你各是走湾里走的该?(你是不是从湾里走的呀?)(3)、这小孩走哪来来的该?(这小孩从哪里来的呀?)以上例句中,处所前的“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介词“从”,处所后都跟动词做谓语。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和很多方言中常用的“走+什么+走”的结构中的第一个“走”字与我们上面讲的“走+处所+走”的结构中的第一个“走”有本1质的区别。“走+什么+走”结构是动词重叠式的一种,主要用于表示说话人对于受话人所做行为持否定态度。在普通话中,这种结构很常见,如我们也说“跑什么跑”、“吃什么吃”、“看什么看”等,这种重叠式中的第二个动词是可以省略的,第一个动词起到表示行为动作的作用。在怀远方言中的“走+处所+走”的结构中,第二个“走”也可以省略,但第一个“走”不能起到表示行为动作的作用,仍然是介词。我们举以下例句做对比:(4)、你走湾里,我走唐店,我们俩不一阵。(你从湾里走,我从唐店走,我们俩不走一个路线。)(5)、你走什么(走)?该走的人不是你。在(4)句中,“走”并不表示“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这一行为动作说话人可以是开车,或坐车;也不表示“离开”,说话人可以是从两个不同的地方来到一个相同的地方。(5)句中的“走”表示“离开”。普通话中“走”还可以表示“通过、由”,如:“咱们走这个门出去。”这个用法与我们举的怀远方言中“走”作介词的用法相似,但还是有区别的。怀远方言中“走”的介词特征更鲜明,使用范围也更广。2、引入时间,结构:“走”+时间+动词+宾语,如:(6)、我走三月份就计划到北京了,现在都六月份了还没去成。(我从三月份就计划到北京了,现在都六月份了还没去成。)(7)、你走端=俺=开始准备考试的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试的呀?)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怀远方言中介词“走”的用法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从”。关于“走”作介词使用的这种现象,在《平江城关方言的介词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情况,作者在该文中将“走”作为平江方言特色介词来介绍的,指出介词“走”表示经过的处所,并举例如下:(64)甲:你走辇来咯?(你经过哪里来的?);乙:我走街来的。乙到了甲家里,甲的意思是:你从你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