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教育中转化后进生丹江二小杨通玉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育教学中,给学困生无限的爱,让他们在爱中茁壮成长。学校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提高后进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后进生综合素质能力,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关键词:爱的教育;转化;后进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和智能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的,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教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我一直坚信“有爱才有教育”,在爱的教育下,我便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用爱心倾注于教育事业和少先队。我在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上播洒汗水和爱心,收获快乐和希望。一.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作为辅导员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师生间有了爱,班级的一切工作才能有序的进行。特别是学困生,更渴望老师的理解、关心和帮助,渴望老师有一颗一视同仁的爱心。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困生”,我常用业余时间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漏洞,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抓住要点和重点,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发奋努力,奋起直追,形成较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1成功的机会,享受到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说我们班余如桥同学,过去他上课时总爱东张西望,平时也不完成作业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以前给他上过课的老师们对他也很头疼。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家访我发现,这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其实很好,回到家里也常常帮父母做家务事,只是一到学校就变了个样。针对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故意点他的名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并及时地给予了肯定的表扬,利用星期五的下午召开了以《我是妈妈的好帮手》为主题讨论会,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在家都能帮妈妈做点什么,你还知道那些同学在家能主动帮父母做家务?”这时就有同学提到余如桥同学,我顺势也把自己对他的了解在同学们面前讲述一遍,并倡议同学们能够向他学习那时我偷偷地看了余如桥一眼,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里充满了幸福与自豪,我的内心似乎有一股暖流在涌动,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由衷的喜悦。以后每天我都用希望与鼓励的目光关注他,他开始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班集体里的快乐,在学期结束后,他还获得了班里同学给予他的进步奖。二.教师不但重视教书,而且重视育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教师自己要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因此,我很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例如:要求学生按时上学,不迟到,我就从不迟到,而且尽可能地早到校;让学生不乱丢果皮纸屑,我只要见到纸屑就随手捡起,并带领他们做好值日工作。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着我的学生,在我的言传身教下,所辅导的中队作风硬是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文明礼貌的班集体,多次得到学校领导及同事们的肯定,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辅导员的称号。作为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把“德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抓手,2努力做实做好,寄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以“农忙时节我能帮父母做点什么?”、“我为老人做件好事”、“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如果我喜欢帮助——如果你喜欢帮助”、“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如果我是父母”、“我镇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改清明陋习”等开展主题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唤起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立志为理想而努力!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