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安全教育材料(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夏季安全教育材料一、防传染疾病 夏季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主要源于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湿度大,早晚温差大,各种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食物饮品存放容易变质;而且不少人对个人卫生不太注意,喝凉水、过度吃冷饮、吃冷食等,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夏季传染病主要分两大类,第一个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第二个就是肠道传染病如痢疾等。对此我们要筑起“防传染疾病壁垒”。 一是要求学校加强食堂的管理,做到防微杜渐。 二是要求老师、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育,勤洗手、常通风,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三是要求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时间,提高免疫能力。 四是不与传染病员接触,要积极预防,服用预防药等。 五是假如有生病迹象,如发烧、头痛、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向家长、老师报告,实行切实有效的防范、治疗措施。总之,对传染病要切实做到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二、“六不”教育,防学生溺水。防溺水要做到“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抢救人员的水域游泳;不会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当有人溺水时:1、可以使用一根长竹竿或者树枝,又或者使用一条长绳并且把其依附在有浮力的物体上(例如救生圈、救生衣),然后把这些辅助物抛给溺水者,随后把溺水者救到岸上。2、不要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可大声呼救;三、防中暑。中暑一般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心慌、胸闷、面色潮红等症状,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的虚脱症状。重者可表现为高热,体温超过 41℃、无汗,意识障碍,手足抽搐,甚至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高温灾害的防备:1、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以防寒气侵入肌肤而患病。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热水洗澡。2、高温天气宜吃咸食,多饮凉茶、绿豆汤等,以补充因出汗失去的水份、盐份。3、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人体的耐热功能,提高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4、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易加重中暑;在室外活动时尽量多饮一些水等等。5、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时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清凉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