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2.品读课文,领悟写法。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从而领悟写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能重述一遍吗?(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事中的这对父子很了不起,父亲很伟大,这节课我们就去认识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感受伟大的父爱吧。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一)抓重点品读,体会情感1.出示学习要求(一)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画出表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1)指名读自己找出的描写父亲、儿子了不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其他同学补充。(2)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品读体会。如:父亲的了不起。①“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动作的描写】②“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父亲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发自心底的痛苦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语言的描写】③“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来,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来,并向废墟走去。那么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评议,齐读)【神态的描写】④“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里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体现了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外貌的描写】过渡: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亲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到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如:儿子的了不起1.“我告诉孩子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坚信)【语言的描写】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体现了儿子舍己为人的品质)【语言的描写】过渡:同学们,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父子俩说,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对父子吧。是啊,文中的父子情深让我们感动不已,那么作者对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呢?(二)总结全文,领悟写法1.出示学习要求(二)(1)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表现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句子,归纳填空:文中对主要人物进行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2)“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这类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1)指名填空。(2)说说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话在写法上的好处。【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次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