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莲花中学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主备人:李斌备课组成员:宋俊芳王晓东焦晓芳课题:19.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把握两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3、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培养坚韧的品质2、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重点:1、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2、象征手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准备:1、学生熟读诗歌,初步对诗歌作自我的解读2、学生查询作者的相关资料3、查询什么叫象征4、教师准备课件及诗歌朗诵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一、明确任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请根据老师所给出的条件,猜出此位文学名人: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他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普希金。(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2.出示学习任务(1)了解本文的文体;走近作者;(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学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3)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这首诗;(4)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的含义;(5)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二、自学互助二次备课内容二次备课内容学生活动:1、借助有关资料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体裁及作者;2、自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3、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这首诗,学生先单个朗读,然后集体诵读;4、自行无法完成的就与同桌讨论,或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完成。教师活动:来回巡视,深入各小组,质疑解难,及时点拨。三、展示点拨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2、字词检测怀恋(liàn)疲倦(juàn)醇厚(chún)诅咒(zǔzhòu)3、诵读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一)读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2>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不朽诗篇的?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二)品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2>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肯定、补充。(三)诵、背教师设问: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那么,怎样用我们的有声语言读好这首诗呢?你认为应突出哪几个方面呢?学生相互交流,教师肯定、鼓励、或引导、补充:<1>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二次备课内容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试读评价按照刚才的交流,请学生试读一遍课文,可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