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105郝春霞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P27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学重点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分类教具准备:PPT、气球分类粘贴在纸上。学具准备:彩纸剪的气球(爱心状、糖葫芦状、圆状若干)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理解分类含义。出示图片:喜羊羊,师:谁能说出她的名字?师:喜羊羊今天要带我们去羊村玩,到达第一站:超市。课件出示:两个超市,你喜欢到哪一个超市买东西?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超市乱糟糟,后一个超市把物品分类摆放,比较整齐,买东西方面。教师揭示什么叫分类: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那么,分类摆有什么好处?分类整齐、美观、容易找到东西等等。其实分类问题就在日常生活,你在哪儿看见过分类的情景?让学生举例。(能举出例子吗?教师出示幻灯(垃圾分类、书柜分类、等)丰富学生的体验。)二、自主探究新知,掌握学习方法。1、来到羊村,有好多小朋友举着彩色的气球,欢迎我们。师:如果让你给气球分类,你打算怎么分?(自由答,引导并板书:形状、颜色)师:请同学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记录在练习纸上。活动一:学生自己动手分图形,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活动二: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活动三:全班交流,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投影展示学生分法及记录方法:(1)分堆(2)图(由学生简略图向规范图引导,总结记录方法:图)师:能一眼看出谁最多吗?怎么看出来的?生答。师引导比较方法:一一对应(3)表(由学生简略表向规范表引导,总结记录方法:表)巩固图、表整理方法:师再分别拿出一个葫芦状和花朵状气球,问学生图和表需要进行怎样的改动教师引导:1)对比两种方法,你从哪种方法中能一眼看出哪种图形最多呢?你是怎么知道?2)哪种记录方法更快、更简便?3、师:如果按颜色给这些气球分类,你会分吗?提出要求:动手分一分,组长记录分的结果。看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好。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按颜色分)学生说话:我们是第()小组,按照颜色把这些图形分了三类,其中红色的有()个,蓝色的有(),绿色的有()个。4、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图形分为三类,而且自己能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还按照颜色分了。分完后用不同的方法记录,这个过程叫整理。(板书)三、组织趣味练习,巩固知识方法点击打开大门,村长招待大家,出示水果卡片,想吃水果有要求,(幻灯片)完成29页第二题。仔细读一读题目,你认为这道题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做;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哪一组清楚题目的要求了可以和老师要求给大家说一说。第一步:小组中先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意思,哪组商量好了可以申请给大家讲一讲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第二步:先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在教材29页上涂一涂、填一填。第三步:再数一数每种水果的数量,和自己涂的一样吗?学生在书上涂一涂,填一填。组中交流,全班汇报。四、课堂内容小结,拓展延伸课堂。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吃过水果,喜羊羊邀请我们分两组做游戏,那我们这么多人又该怎么分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类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