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一、教学内容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学生曾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并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后继学习二次函数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2.过程与方法: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情感与态度: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首先,让学生回顾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做一做的完成,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随后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具备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技能。最后,通过训练监测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达到及时查漏补缺的目的。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关键:从现实情境和所学的知识入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课前准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备好课堂学习用具;2、接受检查预习情况。1、抽查了解预习情况2、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目标解析(约3分钟)(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本节课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形式,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列举的实例可以丰富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自主学习(约7分钟)课本132—133页内容出示核心问题:(1)什么是函数?(2)什么是反比例函数?(3)反比例函数中的K值,和自变量的值为什么不能为零?有效讨论(约5分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1、完成问题一中的问题(1)、(2)、(3);2、完成三个核心问题。1、及时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并参与其中;2、点拨、引导学生完成核心问题的讨论、探究。强化训练(约9分钟)一、课本随堂练习二、精选能力提高题目1、y=kx(k≠0)叫__________函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如果函数y=kx2k2+k−2是反比例函数,那么k=________,此函数的解析式是;出示训练题目:3.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V(伏特)不变,电流I(安培)与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5时,电流I=2安培。(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0.5安培时,求电阻R的值。目标检测1.墨子中学到南沙河镇为5千米,那么时间t与速度(平均速度)v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A)v=5t(B)v=t+5(C)v=5t(D)v=t52.已知A(−2,a)满足函数y=2x,则a=___(A)−2(B)1(C)−2(D)23.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x(y−1)=1(B)y=1x+1(C)y=1x2(D)y=13x4.下列关系式中,哪个等式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A)y=kx(B)y=Bx2(C)y=12x+1(D)−2xy=15.函数ymxmm()2229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A)m4或m2(B)m4(C)m2(D)m1作业布置根据“目标检测”的完成情况对检测成绩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分为:必做:习题6、1知识技能第1、2题、选做:补充题目八、板书设计6.1反比例函数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kx,xy=k,y=k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