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弃物品,变废为宝”活动方案重庆市北碚区双雁小学王斗兰一、活动背景:我校位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缙云山脚,全国著名高校西南大学和北碚区环保局旁,周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98年以来,我们坚持利用缙云山自然资源,依托西南大学和环保局人才优势,开展了“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依据绿色环保、节约低碳的环保热点,针对铺张浪费的现象,立足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通过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环保创意制作课程,组织学生回收在校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利用废弃物品再次创造新物品,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感悟,在合作中体会,在实践中升华,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节俭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影响广大同学的爱心价值观。并力求通过个人影响全班、全班带动全校,甚至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与奉献爱心的绿色接力中去,进而影响到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达到节约、低碳的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活动目的:1、对绿色节约、低碳的环保观念和如何变废为宝有初步的认识,并了解日常学习与生活环境。2、通过查找、搜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再次回收被利用、可以变废为宝的废弃物品,提高学生查找、搜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动手制作的能力,并初步感知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获得亲自参与制作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塑造完美人格。4、引导学生形成关心人类自身生存环境,杜绝浪费,提倡绿色、低碳环保观念,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增强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三、活动时间:2013年10月——2014年2月四、回收对象:纸张、易拉罐、各种饮料水瓶、酒瓶等。五、活动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1、活动对象:双雁小学全体师生2、活动需求分析:(1)探究环境问题符合新课标要求。设计并组织好研究性学习,是教师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关键。设计环境问题的探究活动,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促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2)环境教育可以提高环保意识。小学阶段是实施环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关键阶段,而且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对环境发生的多方面变化的影响,他们的环境意识会得到不断发展,这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推动力量。(3)通过趣味制作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正确的生存观、发展观、树立对自然、社会的良好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六、活动的方法:1、组织亲身体验,座谈。2、查阅图书资料,走访专家学者,上网查询相关知识。七、活动的内容:畅想绿色家园,回收废弃物品,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低碳环保11、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2、调查日常学习、生活中被丢弃的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家里、学校、公共场所)。3、搜集、整理可回收的废弃物品。4、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整理的废弃物进行改造、制作,并阐释新物品的新用途。5、成果展示与评比。八、活动要求:1、利用朝会、班队课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意识环保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深入人心。2、采用活动、评比、展示并举的方式,来推进本次实践活动的实施。3、组织、指导学生做好处理回收废弃物和谈体会收获小结工作。九、活动重、难点与创新点:1、活动重点:走进生活,了解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经过搜集、整理、回收可被再次使用的废弃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变废为宝。2、活动难点:通过实践活动,灌输给学生新的环保观念,并通过个人影响到全班、全校,进而影响到家庭乃至社会形成合力。3、活动创新点:独特新颖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和真实自然的教学环境相结合,真正体现了“互动式”、“探究式”、“做中学”等前沿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有机整合了科学课程的各项目标,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开发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