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师德典型案例与分析VIP免费

师德典型案例与分析_第1页
1/2
师德典型案例与分析_第2页
2/2
师德典型案例与分析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生•师格》,使我对师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反思自己从教20年的经历,感觉有很多事情的做法与师德的要求有悖,现回忆几个较典型的事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案例一:1、背景情况分析:1984年7月,我师范毕业分配到黑龙江省漠河县第一中学工作,担任初一3、4班的数学教学和初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当时,我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批评教育学生不注意方式方法,有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班里有一名男生腿有残疾,每天拄着拐杖上学,很让大家同情。但是他学习较差,上课还经常扰乱课堂纪律,多次教育未见明显效果。2、事例过程:有一次,他在我的课堂上搞小动作,我警告他了两次,他仍然我行我素,我很生气,叫起他来提问,他回答的一塌糊涂,我张嘴说到:“难道你身体有残疾,思想也还有残疾吗?自己不学习还给别人捣乱……”他很气愤,没等我说完就站起身来拄着拐杖走出了教室。从此以后,这个学生虽然上课不捣乱了,但也不听课,趴在桌子上睡觉。3、分析与反思(1)原因分析:首先,是对学生尤其是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缺乏爱心,不能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去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其次是缺乏经验,方法简单粗暴。再次是缺乏理性,不能理智的思考和处理问题。(2)措施与效果分析: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这是一个失败的教育行为,首先是由于自己的不冷静,出言不逊,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也许他会一辈子记住我这句话的。其次,“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乐其道”,本来他对学习的兴趣就不浓,这一下就彻底地放弃学习(或者说是我所教学科的学习),对他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我当时能够很冷静的去面对,先说上一句鼓励的语言,下课后再通过与他本人谈话和同学的侧面了解掌握他的有关情况,然后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有针对性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感觉到老师是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3)对照反思事隔多年,我忘记了这个学生的名字,但当时他的表情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它给了我震撼。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根植与爱的”,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教师应有一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应当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老师,就要你的人格魅力去体现一个教师的价值。学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我们教育学生不但内心深处要装满师生情,而且要体现在自己的情态上,要有亲和感人的形象,要有心平气和的态度,要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和一点一滴的行动,将自己的爱心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师爱的包容下健康的成长。三年以后,我又接了一个初一新班。班里有一名男生已经是16周岁了,个子很高,有170多公分。通过我多次观察,他坐在班级的后边,一上课就发呆,下课后也很少和同学们在一起活动,总是沉默寡言。我猜想,他一定是在小学时因特殊情况留过级,年龄偏大产生了自卑感。通过几次谈话和家访,证实了我的判断。我主持召开了班委会,让班长负责安排几个学习比较好的同学经常接触他,下课时叫他一起出去活动。有一次,他生病了,我便买了水果带领班级干部一起去看他,使他很受感动。上学后很快和同学们融合在一起,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案例二:1、背景情况分析:2001年,我在黑龙江省漠河县第三中学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由于从事了十几年的教育工作,走上了领导岗位,负责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工作上有了一些理性,但偶尔也存在不冷静,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情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师德典型案例与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