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因为分数与整数不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再结合分数的意义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于分数和整数除法存在着内在联系,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利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教学过程•一、故事引人,揭示课题•1.教师讲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讨论: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观察:观察:观察: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2.引入: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分数的基本性质3.组织讨论•(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结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8241123•(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4386129==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3)某班有40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0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4.引入新课:黑板上三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规律。21414020==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1.思考•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4386129==8241123==21414020==•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1)从左往右看,由3/4到6/8,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6/8。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6/8。•板书:•(2)3/4是怎样变化成9/12的呢?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空。•(3)引导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数的大小不变。•(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除以)•(6)引导思考:都乘以、都除以两个“都”字,去掉一个怎么改?(去掉第二“都”字,换成“或者”)再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板书:零除外)•(7)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找出性质中关键的字、词,如“都”、“相同的数”、“零除外”等。然后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3.练一练: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思考:要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21244•4.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块呢?•5.质疑:•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生答疑。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1.口答•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63页第1题•2.判断,并说明理由。653025和15551和43129和241832和一、想一想,再填空。65=5×()6×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