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的最后一则,选自《淮南子》。在教学时,以朗读为主,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这则课文的理解。这则课文的内容不是很晦涩,学生可以通过课本注释,自行翻译。只有一句“此何遽不为福(祸)乎?”较难翻译,教师可以通过解释“何遽”,使学生能自行翻译这句。在翻译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将“其父”翻译错,“其父”指的是“善术者”,而不是“善术者”的父亲。在讲解这课时,我采取的是和学生合作一起翻译课文,学生翻译有困难时,先互相帮助尝试着翻译,出现问题时,教师纠正。可是,在最后一点翻译时,还是陷入了教师为主这个泥潭,出现了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由于采用以上五个环节进行了文言文教学,所以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以来,学生爱学、乐学。成绩自然会稳步提高。当然,解读文言文,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去学习,从方法到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