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文选卒有感近日,我对学校发的《时文选粹》一书进行了细致学习。在学习中许多句子触动着我的心扉,引发着我的思考,下面我就写出来与各位共勉。书中《教育家是“长”出来的》一文中谈到“日前,XX省教委拟取消“首都教育家”评选,对行政指令鸣金收兵。‘旨在营造首都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树立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先进典型’——评选‘首都教育家’的初衷不可谓不好,但如果无视教育规律,对教育搞指令性计划,按简单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教育家,则会导致手段与目标的背离。须知,教育家不是评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是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一猪生九仔,一仔一个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是在真正面对我们老师的评选和学生发展的时候,我们个别教育行政部门却采用了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老师和学生的方法。这何谈遵循教育规律呢。在任何的评选中,我们组织者一定要明确自己评选的初衷,如果评选并不能带动老师、学生真正的提升,我想这种评选不评也罢。前几天和几个同事交流起了某校的一个常规检查标准。在标准中提到每周至少要评选出两个有问题班级进行通报。听到这样的标准我们都在思考,评选问题班级的初衷是什么。如果真正把问题班级向全校公布的时候,对这个班级的老师和学生的最终影响又是什么。如果真的是为这个班级的学生和老师的发展考虑的话,倒还不如评选两个优秀的班级,让全校所有的师生向这俩优秀班级的师生学习呢。在《学校因学生而在》一文中,里面涉及了这样的观点。“学生发展”是学校的根本追求。……教育要淡定、要宁静,要有恒心,需要锲而不舍。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确,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有鲜活生命的,承担着祖国未来建设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压力,以及学校对教师的压力,导致不少本应很有作为的有责任心的老师成了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搞面子工程的工具。他们在疲于应付中渐渐泯灭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在一群没有教育理想的教师的熏陶下,孩子们又何谈更好地全面的发展第1页共20页呢。正如上面提到的那句话“教育要淡定,要宁静,要有恒心,需要锲而不舍。”所以我们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一定要记住在任何改革中都不要因为上级的某些观点就迷乱了自己的心智,要做到沉心静气地对孩子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并且为了孩子的发展能做到持之以恒。《时文选粹》给我另一个巨大的感触就是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做到用经典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涵养、有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人。《“起跑线”上读什么》一文中说到“思想贫弱,精神就变小了。中国有辉煌浩大的哲学经典,既有精深渊博的智慧,又有轻松幽默的机敏,可提供长久的思想之光。”广博的经典书目的阅读绝对能够改变孩子的精神境界,关键是看我们老师和我们的家长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作为一个老师,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大范围的接触经典书目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在阅读中还有许多引发我思考的话语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千言万语汇成下面的话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一定要做一个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基的真教师。第二篇:读文选有感读《文选》品人生——品读古代士人内心世界文如其人,文章展现的是作者的内心。中国最早的诗文选集,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诗文选集,诗文分类的典范和开先河者,以一本书而成为一门学问的少有著作之一,士人学习诗赋的范本。《文选》的编选者萧统。萧统一生勤奋读书死后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他所编选的《文选》也因此被称为《昭明文选》。由魏、晋到齐、梁,是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选形式发展并趋于定型成熟是时期,作家和作品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前代,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不同阶段士人的内心世界。《文选》收录了从先秦到梁代八九百年间一百三十位作者的五百一十四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全书所选作品来看,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和学术作品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作品认识已趋于明朗。文选中的诗文也反映出了不同时代的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第2页共20页古代士人身上所共有的相同点,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各自不同命运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