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活动课探讨的反思开封市尉氏县朱曲二中杨建生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字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如何让实践活动课上得妙趣横生?我们必须知道实践活动课具有自主性、创新性、趣味性、渗透性、实践性、灵活性的特点。那么,如何能上好数学活动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实践活动课,它是新课改中一大特色,是传统数学不能比的,因为它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思,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如一年级的摆一摆,想一想。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独立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如《小小商店》。可是这次《剪一剪》的实践活动课,从教材中我看不到有什么问题情境,感觉像是美工课。怎样才能在活动中剪出数学味呢?这节课的数学知识落脚点在哪里呢?我认真查阅资料研读教材,教参,发现这节课中,牵涉到的数学知识点有:轴对称、平移旋转、以及在折纸过程中感受对折的次数和与图形个数的变化之间的规律。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点与剪纸活动融合在一起,并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思维水平。这就是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不强,而一节课的动和思要结合完成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动,还需要课前学生充分的做好准备,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课堂中的思从而达到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二、做好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实践活动课的特色就在于引领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运用于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活动中学会做生活的小主人,做学习的小主人。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主要形式就是小组合作探究,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参与,在动手过程中,当发现错误,剪出的结果失败的时候我都请学生上台分析演示错误的原因。比如当学生剪出的小人没有连续时,当学生剪出的小人是连续的但最后的小人是半个时,错在什么地方呢?怎样改正,我都请同学们自己去找出原因,分析评价。当学生找到失败原因后,印象会更深刻,经验会更丰富,掌握会更牢固。另外再通过对折的次数和剪出来的个数数据,让学生感悟到剪纸也有规律的存在,用猜想、验证的方法,寻找出规律。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剪出另外一些连续的对称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评价问题等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上的主人,教师只是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次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开展,虽然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学生剪出的成果不太美观,但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却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美,独立创造的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发现了数学知识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