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六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45分,每小题1.5分,共30题)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2.铜匦,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惟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初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铜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B.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C.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3.推动罗马国家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共同原因是A.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B.平民或自由民的斗争C.帝国疆域扩大的需要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4.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共同背景之一就是两国迫切需要A.进行权力制衡B.限制君主权力C.强化中央集权D.保证人民权利5.1847年英国议会的一个报告说:“我们应当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中国)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扩大我们的交往的结果并没有证实我们的合理的期望,自然,这种期望是以自由进入这个蔚为壮观的市场为依据的。”为改变此贸易状况,英国政府决定A.迫使清廷接受关税协议B.伙同其它列强瓜分中国C.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D.拓展对华资本输出途径6.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藩篱者”是指A.香港岛B.台湾和澎湖列岛C.辽东半岛D.九龙司地方一区7.191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当时要“应世界之潮流”主要任务是A.实现民族主义B.实现民生主义C.实现民权主义D.颁布《临时约法》8.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与直接交流沟通,对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引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促成此次“习马会”的政治基础是A.一国两制原则B.和平统一原则C.和平共处原则D.一个中国原则9.1953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宣言”是指1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求同存异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1.下面图片为1942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龙(指代中国)鹰(指代美国)握手抗战首日封。首日封的左部设计为将胜利标志“V”印在龙和鹰握手中间。当时美国政府发行此首日封的主要意图是A.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贡献B.加强中美在亚太战场的团结抗日C.联合中国防止日本扩大侵略危及美国D.深化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12.“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根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13.“爪哇、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