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收获体会篇一。学术报告收获体会此次孙宏斌教授的报告主题是能源互联网,孙教授从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how(怎么做)三个层面对能源互联网进行阐述。首先报告人提出为什么要提出能源互联网。分析现状可知,现有能源系统面临三大重要挑战:1.能源生产不可持续,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2.能源使用效率低,需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3.能源行业内向保守,需要实行能源体制革命。然后报告人阐述了能源互联网有何特征。从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架构来看,分为物理互联和数据互联两个层面。1.物理互联层面是“能源系统的类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理念对现有能源系统进行改造,使能源系统具有类似于互联网的某些优点,主要表现为:多能源开放互联,电、热、冷、气、油、交通等多能源耦合互补;能量自由传输,表现为远距离、高效、大容量、双向、端对端、选择路径、无线传输等;开放对等接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即插即用性。2.数据互联层面是“互联网+”,为信息互联网在能源系统的应用和融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设备数据化,所有主体自由联接,形成能源互联网“操作系统”,主要体现为:能源物联,在不影响安全等前提下实现信息的最大化共享;能源管理,不同能源类型的分布式协同管理和源、网、荷、储的实时互动优化;能源互联网市场,为能源的自由交易和众筹金融提供平台,实现能源互联网各要素的共生共赢。另外,能源互联网又具有开放、互联、以用户为中心、分布式、共享、对等等理念及特性。开放:开放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理念,表现为:多类型能源的开放互联、各种设备与系统的开放对等接入、各种参与者和终端用户的开放参与、开放的能源市场和交易平台、开放的能源创新创业环境、开放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开放的数据与第1页共7页标准等。互联:互联为能源的共享和交易提供平台,创造价值,包括: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联、多类能源系统的互联、多异构设备的互联、各类参与者的互联等。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是在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满足用户不同品位的用能、生产和交易能源的需求。分布式。分布式是重要动力,光伏等适合分布式,用户也将成为分布式的能源产消者。共享。共享是能源互联网的精神,通过共享实现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对等。对等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形态,打破垄断,去中心化,不同参与者处于对等位置。最后,报告人提出虽然能源互联网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还需要突破一系列技术,即怎么做。能源互联网的问题:1.多能源网络的耦合。包括设备级技术、系统级技术、市场机制和运营模式等层面的关键技术。2.开放环境下的信息-能量耦合。包括能量信息融合、信息-能量耦合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基于数据科学管理与运行模式等。3.多能流能量管理问题。多能流耦合、多时间尺度、多管理主体。聆听完整个报告,我不禁对于能源互联网充满了憧憬,从其设想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前沿科技的巨大魅力,使我为现代技术发展而惊叹,同时也知到了要实现该技术所需要面临的艰难困阻,使我为科学技术的来之不易而感叹。篇二。学术报告收获体会此次康重庆教授的报告主体是电力系统中的碳捕集技术及应用。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其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占到所有温室气体总温室效应的77%以上,在此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电力行业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部门,实现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第2页共7页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因此电力系统中的低碳化的研究也具有了巨大的现实意义。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是当前最受关注的低碳技术之一,ccs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排放的气体中分离出来,输送到安全的封存地点,从而实现二氧化碳与大气的长期隔绝。报告人在分析了发展背景之后,又讲述了碳捕集的技术环节及其发展前景。ccs技术主要包括捕集、传输与封存3个环节,其中与发电厂紧密相关的主要是捕集环节。从其现有的技术条件及其发展前景来看,电厂的碳捕集技术主要分为三种技术路线:1.燃烧后捕集,是指对电厂燃烧后的烟气实施二氧化碳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