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的“心得体会”发文库扫墓有感阳春三月,绿树成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也即将来临。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于是,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星期日,学校组织了一部分师生来到烈士陵园扫墓。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还没进墓园,我还在那里嘻嘻哈哈。一入园,整个人就变得严肃起来。当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在此长眠的烈士们献上我们的诗歌及花圈时,我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进入展馆参观时,我的感慨更加的强烈。面对那一幕幕逼真的塑像,看着那一张张年轻却早逝的面孔,读着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面对你们,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正是有了先烈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战争的年第1页共3页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而且,我们更要记住,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患难见真情。”这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而且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抗日战争时,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装备的落后,使死亡人数大量增加。在这时,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响起了一个喊声:“让我来回想往事,心情竟变得越来越沉重,脑海里浮现一幕幕为了中国解放、维护世界和平及为人民利益而英勇牺牲的战争画面。在以前那个战乱纷争、浓烟滚滚的年代,多少人渴望过上我们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啊。我们能有这样安宁的日子,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青少年更不会忘记他们。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不。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深深懂得:在祖国危亡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祖国的解放,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英烈们虽打下了江山,但他们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为了圆民族的强盛梦,让先烈的理想变成现实,每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是的,目前中国还穷,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来开拓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美国曾经也很穷,美国牛仔当年开发西部时也绝没有可口可乐,但他们的后代没有抱怨、观望,更没有逃避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