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心得体会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心得体会4月27日下午,法学院的38名入党积极分子同学在图书馆培训室对自己学习党章和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心得体会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在讨论中,很多同学都进行了精彩的发言,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以下是我自己学习这一党中央文件的一点心得体会,见解浅陋,还望组织能对我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一、文化改革的重要性《决定》首先高屋建瓴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接着,《决定》回顾了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并指出在当今社会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性。回顾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与文化的传播与建设息息相关。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早期的共产主义传播者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就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倡导科学与民主,从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引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文化条件和人才保障。建国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进入21世纪,党中央更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新世纪,党中央再次提出和强调文化改革与繁荣的重要性,这一决定是高瞻远瞩和高屋建瓴的。作为新世纪的高校学生,作为渴望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一方面应当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应当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建设和繁荣中国社会第1页共3页主义先进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文化改革与高校学生的关系首先,《决定》指出,深化文化改革,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我们首先力所能及的是在亲朋好友中间进行法制宣传,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树立对法律的尊敬意识。在此之余,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送法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法治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必备要素。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我们应当尽自己所能,为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尽一份微薄的力量。其次,《决定》指出,深化文化改革,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要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要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高校学生作为网络文化的生力军,在平时上网过程中,应当自觉遵守《决定》的要求,积极传播内容健康向上的网络作品。在平时浏览微博或论坛时,要自觉做到不听信谣言、不传播谣言,不传播法律禁止传播的信息。即使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也要做到文明交流、理性交流,为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的营造自觉作出贡献。最后,《决定》指出,要坚持正确文化立场,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要坚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作为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我们在平时的学术研究中,应当秉承“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传统,充分坚持学术民主,兼第2页共3页采各家之长,以为我所用。在学术问题上要严谨求实,在讨论中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要虚心听取,这样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