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听评课读书交流VIP免费

听评课读书交流_第1页
1/3
听评课读书交流_第2页
2/3
听评课读书交流_第3页
3/3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李蓉2014年12月29日《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好老师,让人渴望知识。书籍是浇灌心灵的甘泉,升华灵魂的媒介,开启智慧的钥匙。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以让一个人的一生开满灿烂之花。本学期,我认真地阅读了沈毅校长、崔允漷教授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多元化角色以及教师身兼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听课、评课并不陌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既是教师的必修内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由此而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给教师布置听课任务,并要求各个教研组认真组织评课活动,以期促使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学校规定每位老师都要坚持听课多少节,为了保证量的完成,听课效果就很难预料了。老师们为了完成任务,在课间,疲惫地提着椅子、带着专用的听课记录本奔走于各个教室去听自己听的懂得或者听不懂的课。至于听到了什么,究竟有没有用,就只有听课的老师自己知道了;评课也是一样,同组的老师凑在一起,其实往往只能说个大概,毕竟不是本学科的专业,能说到真正的问题吗?我有点怀疑。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自然听评课的方式等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只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去听课评课,敢问意义何在?通过阅读本书,结合我所教授的音乐学科,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一、听评课的重要性首先,听评课是一种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师通过听课、评课的模式互相帮助,走螺旋式上升的轨道。只有把听课和评课结合起来,才更有助于我们的教学研究。其次,听课评课是当代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新课程提出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实施三个途径之一,就是教师之间同伴互助。再次,听课评课是一门艺术,同样需要学习。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几个音乐老师一起外出学习听课,回来后受益程度是截然不同:有的深受启发,教学大有长进;有的只能照猫化虎,学了些皮毛,并不透彻;有的干脆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仍然我行我速。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结果,我想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会不会听课的原因,听什么,关注哪些点,会不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能不能把个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上来。二、做好听音乐课前知识储备要想对一节课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听课前要做好以下准备:1、认真研究课标,掌握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理论上不出现大的偏颇。2、平时多积累教材相关内容,尤其对事先知道的听课内容进行充分研究,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三、听评音乐课的视点(一)看教师教学基本功1.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教师全面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与基本保障,所以听课时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大家的第一着眼点。2.一位好的音乐老师不仅要善于口语表达,而且更要具备把口头表达与肢体语言结合运用的能力。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手势、一个优美明晰的指挥动作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二)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研究不透彻,定位不明了,不深入,就如同无帆的船,使教学迷失方向。1.首先看教学是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唱歌课:在歌唱教学中,唱会歌曲只是教学的初步目标,唱好歌曲才是最终的目标,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活动,都应该是围绕学生如何唱好歌曲展开的。2.其次看教者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要明确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目标是主线,而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两目标是为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服务的。(三)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新教材给老师很大的创造空间,有的单元给出很丰富的教学元素,有的则给了很少的内容让老师自己来补充和丰富。这就涉及到老师对教材研究、安排处理方面的问题。(四)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1、看教学是否能抓主音乐学科特点,从听觉入手,重视孩子的听觉体验,引导孩子在聆听、感知等音乐体验活动中学习感受音乐。2、看环节是否安排合理,衔接有度。3、看知识呈现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听评课读书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